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以下属于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迁移的是


  1. A.
    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
  2. B.
    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3. C.
    西部大开发而引起人口迁移
  4. D.
    安置失业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
C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中学教材标准学案  地理高二(全一册) 题型:013

以下属于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迁移的是

[  ]

A.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

B.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C.西部大开发而引起人口迁移

D.安置失业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贵州省盘县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读图1:“人口迁移模式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A是中国,B是美国,则A1 B1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D.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小题2】以下箭头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A2B1B.A1 B1
C.C1A2D.C1C2
【小题3】若A代表农村,C代表城市,则C1      A2属于( )
A.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B.从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C.从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D.从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小题4】历史上,“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中心首次( )
A.由黄河流域到珠江流域
B.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C.由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
D.由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
【小题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教育条件更好
B.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
C.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
D.国家放宽了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广东珠海一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非洲是一块热带大陆,富饶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长期的殖民统治、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及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业已十分脆弱的非洲经济处境更艰,与世界经济的差距进一步加大。请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⑴~⑸题。

材料一:非洲中部和南部图

材料二:赞比亚是中南部非洲一个内陆国家,境内大部分属高原地形,河流众多,水网密布,铜矿的开采与加工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材料三:东起达累斯萨拉姆西至卡皮里姆波希的坦赞铁路是贯通中南非洲与东非的交通大干线,铁路建成通车后,沿线涌现了不少新兴城镇,达累斯萨拉姆港的吞吐量也大增。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该铁路运营开始出现亏损。

⑴图中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等成串珠状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造带),从成因上这些湖泊均属于___________湖 (4分)

⑵从城市金沙萨到恩贾梅纳自然环境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其影响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金沙萨属是_______________气候,与之纬度相近的多多玛气候迥异,其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4分)

⑶东非高原百万角马大迁徙是人生必须见证的世界50个景观之一。每年的5月和10月是它们开始迁徙的季节,马拉河是迁徙必经之地,往往要为之付出生命代价,被誉为是角马的“天国之渡”。请分别说出5、10月角马迁徙方向和迁徙涉河时可能遇到的威胁。(6分)

 

⑷简要分析赞比亚炼铜工业的关键区位条件(4分)。

⑸评价坦赞铁路开通运营的地理意义并分析后期运营亏损可能的原因(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1:“人口迁移模式图”,回答问题。

1.若A是中国,B是美国,则A1 B1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2.以下箭头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A2B1            B、A1 B1

C、C1A2            D、C1C2

3.若A代表农村,C代表城市,则C1       A2属于( )

A、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B、从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C、从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D、从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4.历史上,“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中心首次(  )

A、由黄河流域到珠江流域

B、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C、由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

D、由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教育条件更好

B、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 

C、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

D、国家放宽了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