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稀土被称为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目前,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的市场供应。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6月20日首次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中国在减少出口的同时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


(1)说明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原因(12分)
(2)根据上图简述中国稀土空间分布特点(10分)
(3)我国自限制稀土出口以来,很多稀土工业部门受到影响,试说明原因(6分)


(1)(12分)答: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2分),我国的稀土资源总量在减少,减少出口是有利于保护稀土资源(2分);我国稀土出口创汇总额较少(2分),减少出口,有利于我国稀土工业的深加工发展(调整结构)(2分);提高稀土资源的附加值,增加收益(2分);减少稀土出口也有利于保护环境(2分)。
(2)(8分)答:中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2分),北多南少(2分);北轻南重(2分),北方主要集中在内蒙和山东两省。(2分)
(3)(8分)稀土企业大多是粗放的开采企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2分),产品价格低廉(2分)一旦减少出口量,本地市场供过于求(2分),很多企业资金积压,难以周转,相继减产(或破产)(2分)

解析(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稀土这种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本题中“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应该是出于对本国资源的一种保护。仅仅是出口矿产这种初级产品,而缺乏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的经济效益是比较低的。而且在世界稀土供应中存在不公平性,稀土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列的问题。从“稀土被称为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可知,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非常重要。从“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的市场供应”可知世界其他国家开采稀土较少,使中国的稀土资源消耗比较大,而且在不断的减少,减少出口可以保护中国的稀土资源。从中国稀土出口量和创汇总额对比图中可以看到只有2006年和2007年创汇总额较高,其他年份都比较低,说明仅仅出口稀土资源获得的经济利益是比较小的,我们应该减少出口稀土等初级产品,发展科技,对稀土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中看到稀土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稀土出口,可以减轻这些问题,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某种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一定要按总、分的框架来回答。总体就是资源分布不平衡;细分就是哪里多、哪里少,能够具体说出几个典型地区。本题当中还涉及到稀土的种类。从图中很明显看到稀土总体空间上分布不平衡。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南方以重稀土为主。北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山东;南方没有典型的分布省份,空间分布相对较均匀,只是四川以轻稀土为主,其余为重稀土。从图中主要分布地区所占比重可以看出北方稀土资源丰富,南方较少。
(3)从材料中很清楚看出我国的稀土出口主要为稀土矿产的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缺少对稀土资源的深加工,从而能够清晰得出我国稀土工业部门主要以稀土开采、运输为主。我国限制了稀土矿产的出口,我国稀土工业部门就主要供给国内市场,导致市场减小,出现供过于求,有些企业就难以维持发展,出现倒闭。从中国稀土出口量和创汇总量来看,我国供应了世界90%的市场,但是创汇总量不高,说明以初级产品出口的稀土工业部门价格低廉,在市场减小时,就更难维持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所示岛屿有广阔的石灰岩高原,“泉水之岛”之称,面积1.09万平方千米,约有280万人口,岛上蓝山主峰海拔2256米,山区多火山活动。图乙为蓝山咖啡园景观图,因该山在大海的环绕下,每当天气晴朗的日子,太阳直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山峰上反射出海水璀璨的蓝色光芒,故而得名。这片咖啡园终年空气清新,多雾多雨,造就了享誉世界的不仅口味浓郁香醇,而且由于咖啡的甘、酸、苦三味搭配完美的蓝山咖啡,同时也造就了世界上最高价格的咖啡。依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该地区盛产优质咖啡且享誉世界的原因。(12分)
(2)依图判断该岛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原因。(6分)
(3)该岛屿有“泉水之岛”之称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德国启动了开发非洲北部沙漠太阳能发电项目(DESERTEC),计划在北非沙漠地区建立太阳能电站,满足欧洲约15%的用电需求,其余供应电站所在国。经考察甲国将成为这一项目的最佳投资地。下图是甲国等高线地形简图,下表一是K港口气候资料表.

表一: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2.8
13.4
14.1
15.4
17.5
20.2
22.4
22.7
21.7
19.2
16.1
13.5
降水量(mm)
62.2
59.0
50.7
40.2
18.8
5.8
0.7
0.4
4.9
31.1
74.4
77.6
降雨日数
9.8
9.3
9.1
8.7
5.4
2.6
0.4
0.4
2.1
6.2
9.7
10.2
日平均日照(小时)
6.1
6.7
7.8
8.7
9.5
9.5
9.8
9.5
8.6
7.6
6.4
5.9
(1)描述K港口冬季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夏季气候成因。(3分)
(2)图中东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请分析成因。(2分)
(3)根据材料,简析甲国成为德国DESERTEC项目最佳投资地的主要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如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和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右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材料二:图甲为某大洲大陆西岸区域示意图,图乙反映图甲中的P地河谷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图丙反映图甲对应的湖泊情况。

(1)材料一中,右图为_____半球的俯视日照图,所示日期位于左图的_____之间的位置。(4分)
(2)材料一中右图,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______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______月7日。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______。(6分)
(3)材料一左图中,O经L至E这段时间,北京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甲图位于_______半球,甲图中湖泊为__________(淡水湖/咸水湖),乙图P地附近的地质构造是            ;S城市的海滨浴场游客云集的季节,湖泊蓄水范围接近图丙a、b中的         ,要对该湖泊水位进行宏观的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0分)
(5)若在P处建大坝,对Q处河流的水文特征可能产生哪些影响?(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整个非洲人爱食糖,而苏丹尤甚,一日不可无糖,2008年人均食糖量达17—22千克。苏丹盛产甘蔗,有大片的甘蔗园,在收获的甘蔗田里,几个大型收割机并排收割,重型卡车则紧跟其后装载,装满后立即沿着田野宽敞的马路驶向不远处高大的制糖厂房。
材料二:“苏丹地区示意图”

(1)试分析苏丹发展甘蔗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4分)
(2)2012年7月,苏丹非洲最大的糖加工企业开张,苏丹将成为阿拉伯和非洲地区最重要的糖出口国之一。简述苏丹非洲最大的糖加工企业布局的区位优势。(3分)
(3)苏丹石油输出的主要方式是           ,这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5分)
(4)有人预测说红海的面积将扩大,是否可信?说明理由。(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A为           地形区。E为              地形区。(2分)
(2)a、b两条支流水流较急的是       (2分)
(3)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电站,用“//”标出最佳坝址。(2分)
(4)已知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             ℃以下。(2分)
(5)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4分)
(6)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    ,理由是 (4分)
(7)图中a、b、c中,哪一条不属于河流的支流?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8分)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