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012年1月8日,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正式开启,40天的春运中,全国旅客出行人次突破30亿人次。据此完成题。
小题1:我国每年的春运现象,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
A.城市→农村B.农村→城市C.农村→农村D.城市→城市
小题2:今年的春运中,春运压力最大的广东省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小题1:B
小题2:B

试题分析:
小题1: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内陆到沿海。
小题2:造成广东省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迁移及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桂、贵、苏、粤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水平差值百分比图”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导致图中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
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省际人口迁移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小题2:21世纪中期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乡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②东南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③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迁入城市   ④农村大量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柱状图和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               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4)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        性的,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1分)
①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③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④B.③C.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大学生暑假回家B.牧民上山放牧
C.由上海调往北京工作定居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游客前往湖南张家界,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依据从西安开往上海的火车上的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哪种行为属于人口迁移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旅游观光。”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去上海探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
① 冷冻地带经济衰退,失业率升高
② 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③ 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
④ 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
⑤ 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图1)。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的
A.开放性B.差异性C.整体性D.联系性
小题2:正确表示江苏三区域间人口主要流向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小题3:图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迁移方向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