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该图主要反映了工业的


  1. A.
    资金联系
  2. B.
    技术联系
  3. C.
    地理空间联系
  4. D.
    投入—产出联系
D
图中反映了钢铁厂的投入为铁矿、土地、劳力、能源等;产出钢铁产品等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6反映了产业转移引起某产品在不同国家进出口的变化,图7是五种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根据图6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产业转移反映了工业集聚的趋势

B.该产业向科技发达地区转移

C.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丙国→乙国→甲国

D.第三阶段丙国是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图7中,目前适宜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工业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①③

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延缓转出地的产业升级 B.减轻转入地的环境压力

C.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D.增加转了地的就业机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华北某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系列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主要反映了该地区所经历的________过程。?

(2)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种植业由水稻改种小麦、玉米,其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郊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发展与城区的扩展互为响应与推动;该城市继续扩展,将不可避免地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6)从城市工业布局的状况来看,布局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厂,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学年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图左侧为德国著名工业区,右侧为辽中南工业基地

材料二:材料一中,左图所示工业区以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基地经济开始衰落,其中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为改造和振兴该工业区,该国从6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综合整治,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工业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逐步变成一个煤钢产业与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经济区。

(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两地工业发展的共同条件。(3分)

                  

(2)鞍山钢铁企业拥有职工50万人,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

宝山钢铁企业,规模与鞍山钢铁企业差不多,但职工不足2万人。这反映了工业区位因素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      

(3)请借鉴德国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说说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建议:(至少说出4条建议)(3分)                          

(4)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左图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A、德国煤炭资源已经枯竭

B、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世界能消费构成中的主要能源

C、工业生产中单位产值的耗能量上升,成本价格高

D、世界性煤炭过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高三学情调研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图6反映了产业转移引起某产品在不同国家进出口的变化,图7是五种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根据图6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产业转移反映了工业集聚的趋势

B.该产业向科技发达地区转移

C.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丙国→乙国→甲国

D.第三阶段丙国是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2.图7中,目前适宜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工业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①③

3.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延缓转出地的产业升级                B.减轻转入地的环境压力

C.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D.增加转了地的就业机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