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已知P地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为18时。图为P地一年中最大和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P地由①状态到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①状态到②状态最短的时间约5个月左右
B.由①状态到②状态最长的时间是6个月左右
C.由②状态到①状态P地太阳高度一直在增加
D.由②状态到①状态P地始终昼长夜短
小题2:下列四个地形区中,与P地最近的是:
A.青藏高原B.巴西高原C.南非高原D.东非高原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1:最小太阳高度位于北方,说明该地是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90º,介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最小值是50.5º,不在南回归线上。那么由太阳高度最大值到最小值最少5个月时间。
小题2:P地日影最短时(12时)北京时间(120ºE)为18时,所以该地经度是30ºE;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纬度是16.5ºN。所以位于东非高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新华社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查局信息网消息,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安德烈亚诺夫群岛附近海域(51.6ºN,178.2ºW)北京时间2012年9月27日7时39分发生6.9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当地的时间是(   )
A.9月26日11时39分B.9月27日11时39分
C.9月25日18时39分D.9月26日18时3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叙述是(  )

①此图是从南极鸟瞰地球
②M地白昼长于N地
③M点正处于黎明时
④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地球自转线速度小于乙地
B.一年中甲地比乙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大
C.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D.从夏至到秋分乙地比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回答问题
小题1:上述描写是下列哪项变化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地球在一年中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B.相同的经线,地方时相同
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一地点,以北是北半球的高纬度,以南是北半球的中纬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该点位于
A.经度180°、北极圈B.经度180°、北纬60°
C.东经160°、北极圈D.东经160°、北纬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日期中,北京最接近昼、夜长短相等的是
A.国庆节B.八一节C.五一节D.春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该图中弧OMP为晨昏线,此时,在距图中M点正南约2750km的某地,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约为50°,读图完成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约为(  )
A. 15oS,100oE           B. 15oN,80oW
C. 15oN,100oE           D.15oS,80oW
(2)此时,在西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占(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某中学建了一座太阳历广场,广场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一年中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投影朝丙方向,且影长从不超过6米的外圈。北京时间12:30是一天中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刻。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该学校可能位于(  )
A.黑龙江B.湖南
C.云南D.广东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雕像柱可观测到北极星在丙柱方向附近
B.春秋分日太阳从丙丁两柱之间升起
C.夏至日,正午雕像柱影子朝向丙柱一侧3米的圈内
D.一天中雕像柱的影子不会超过外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