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平原西部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低山、丘陵地带以荒山草坡为主,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面板清洁度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甲、乙、丙、丁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发电效率最高的是

A. B. C. D.

2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

A. 太阳辐射强 B. 日照时数多

C. 用地成本低 D. 面板清扫频次少

3①②③④四条支流的特点及其比较,正确的是

A. ①河落差超过1400米 B. ②河流域多年平均的雨水补给量最多

C. ③河春季流量比夏季大 D. ④河有凌汛现象

【答案】

1B

2D

3B

【解析】

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发电效率最高的地点光照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图中乙地位于山脊南坡(河谷北坡),为向阳坡,光照充足;丙、丁两地均位于山地(山脊)北坡,为背阴坡,不易获得光照;甲坡朝向东北方向,光照时间也短于乙坡。因此四地中发电效率最高的是乙地。

2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多大风天气,且气候干旱,地表疏松物质多,风沙天气多,因此光伏发电站面板清扫次数多。

3①②两地所在河流流向与夏季风走向基本平行,地形雨丰富,但②地三面环山的地形,降水更丰富;且有支流汇入,补给量应该更大。④地河流尽管满足油低纬向高纬流,但山区河流,流速快,落差明显,不易结冰,难以形成凌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山东省经过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使山东省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③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____、____。

(2)20世纪60-70年代第①次转移和20世纪80年代第②次转移主要是以____型产业为主,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该国最不利的直接影响是____。

(3)从材料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述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条件及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水稻种植——气候——珠江三角洲
B.煤炭开采——自然资源——山西省
C.电子装配——技术——上海
D.大型超市——消费人群——城市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城市地租等高线分布图(单位:元/平方米)”,回答: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位于(用字母表示,下同)处,形成的原因是
(2)图中地租次高峰是处,形成的原因是
(3)图中ADFG四处按地租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
(4)图中字母代表中心商务区的是 , 代表外围商业用地的是
代表工业用地的是 , 代表住宅用地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下图示意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总量(2020、2030年为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A. 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 B. 东南半壁趋向均衡

C. 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D. 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2下列原因中,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是

A. 全国人口数量减少 B. 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

C. 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D.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1)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过渡型
(2)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是

A. 扩大沼泽地 B. 退耕还草 C. 减少建设用地 D. 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A. 云贵高原东部 B. 松嫩平原中部

C. 黄土高原中部 D. 内蒙古高原西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城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城市为其优势区位是
(2)图中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在我国,与该城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等城市.
(3)是古代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因此,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埃塞俄比亚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埃塞俄比亚拥有9000多万人口,人均GDP约400美元;境内河流湖泊较多,但利用率不足5%;过去40年间,林地所占面积由40%下降到1%,降水量大幅度下降,出现了长期的干旱、饥荒。

材料二 杂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地称为贝雷哈带(意为“沙漠带”);海拔500~1800米称为科拉带(意为“炎热带”);海拔1800~2400米称为沃伊那德加带(意为“种植葡萄的地方”);海拔2400~3500米称为德加带(意为“凉爽带”);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称为维契带,以上五带中的沃伊那德加带和德加带,是埃塞俄比亚最重要的农牧业地带,全国2/3的人口和耕地以及城市都集中在这里。

(1)分析沃伊那德加带和德加带成为该国最重要农牧业地带的原因。

(2)简析该国河流开发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3)说明引发该国发生严重饥荒的原因,并指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