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的荒漠化成为我国西部工农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以防治。据此回答下题:

(1)

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

干旱和多大风

B.

地表多疏松物质

C.

人类活动

D.

脆弱的生态环境

(2)

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河套平原-过度放牧

②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

③南疆-过度利用水源

④河西走廊-过度垦伐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C;2.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连云港灌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区域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根据地形、气候两大因素划分的
B.我国的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C.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D.青藏高寒区与另两个自然区域划分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为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龙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1:我国某地区域图

材料2:一般而言,盐湖仅仅存在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我国的盐湖大都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在半湿润地区,在年均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方,在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域,山西省运城市所辖的区域出现了一个规模可观的盐湖——河东盐池。这个盐湖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黄河一路从河套下来,从北向南,切山裂谷,到了陕西的潼关附近,突然掉头东去,在这近乎直角的拐弯处,形成了一个河东金三角地区。因为在黄河之东,故称“河东”。运城的盐池就在这个河东金三角的核心地区。尧、舜、禹是最为人称道的三代“帝王”,传说他们都相继在河东建都。尽管是传说,但那个时代的历史只有传说。奇怪的是三个“帝都”都在河东的盐池附近,距河东盐池最近的为禹都安邑,约为20公里,其次为舜都蒲坂,约60公里,最远的为尧都平阳,约为140公里。
材料3:河东盐池中食盐资源的利用最早,最初是采取“捞取法”:天日暴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产盐全部依靠自然的力量。河东盐池所在地夏季是华北最炎热的地区之一,最高气温可达42.6℃,光照资源也非常丰富,年降水量约为52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300毫米。这里的南风异常猛烈,在盐池湖畔的蚩尤村(现名长寿村)中,民居不再是北方传统的坐北朝南式,而必须建成坐南朝北,以躲避南风。
(1)据材料分析尧都、舜都、禹都三城建都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据材料分析谢池“捞盐”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湖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1:我国某地区域图

材料2:一般而言,盐湖仅仅存在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我国的盐湖大都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在半湿润地区,在年均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方,在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域,山西省运城市所辖的区域出现了一个规模可观的盐湖——河东盐池。这个盐湖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黄河一路从河套下来,从北向南,切山裂谷,到了陕西的潼关附近,突然掉头东去,在这近乎直角的拐弯处,形成了一个河东金三角地区。因为在黄河之东,故称“河东”。运城的盐池就在这个河东金三角的核心地区。尧、舜、禹是最为人称道的三代“帝王”,传说他们都相继在河东建都。尽管是传说,但那个时代的历史只有传说。奇怪的是三个“帝都”都在河东的盐池附近,距河东盐池最近的为禹都安邑,约为20公里,其次为舜都蒲坂,约60公里,最远的为尧都平阳,约为140公里。

材料3:河东盐池中食盐资源的利用最早,最初是采取“捞取法”:天日暴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产盐全部依靠自然的力量。河东盐池所在地夏季是华北最炎热的地区之一,最高气温可达42.6℃,光照资源也非常丰富,年降水量约为52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300毫米。这里的南风异常猛烈,在盐池湖畔的蚩尤村(现名长寿村)中,民居不再是北方传统的坐北朝南式,而必须建成坐南朝北,以躲避南风。

(1)据材料分析尧都、舜都、禹都三城建都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据材料分析谢池“捞盐”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的荒漠化成为我国西部工农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以防治。据此回答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干旱和多大风     B. 地表多疏松物质

C. 人类活动         D. 脆弱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