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 萨赫勒地区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本区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业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同时南部农田向北入侵,农牧之争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下图是萨赫勒地区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形成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 )

A.高温多雨B.气候干旱C.冬冷夏热D.温和湿润

2商业性定居牧业扩大了生产规模,由此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砍伐C.过度樵采D.过度放牧

3导致萨赫勒地区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人口过度增长B.森林的过度砍伐

C.全球气候变暖D.开发建设不注意环保

【答案】

1B

2D

3A

【解析】

本题考查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背景、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及荒漠化发生的根源等基本问题。

1据图分析,萨赫勒地区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处于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地带,气温高,降水少,植被发育程度低,气候干旱,导致该地区荒漠化潜在因素突出,B正确。

2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位于热带草原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度区域,主要植被为草原和荒漠,因此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商业的定居牧业扩大规模,会扩大草场的载畜量,造成草场的破坏,进而造成土地荒漠化,D正确;该地经济为畜牧业经济,因此过度开垦、 过度砍伐、过度樵采不属于该地区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3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三大原因:人口的过度增长、对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是各类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综合分析本题选择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奥斯汀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首府,人口约84万,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发展较快,又因濒临得州丘陵地形之起点,故有硅丘之称。休斯顿1900年有45万人,2014年城市人口总数达到220万人,休斯顿有38所高等院校,以其石油、航空工业和运河闻名世界,是世界著名港口。读下图完成下题。

1】休斯顿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亚、非人口大量迁入

C. 国家人口政策影响 D. 国内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入

2】与休斯顿相比,奥斯汀发展成为硅丘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工业少,环境优美 B. 德州首府,有政策支持

C. 交通更加便利 D. 气候更加宜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4年12月12日,长1 432千米,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读海河流域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地区是(  )

A. 华北平原 B. 长江三角洲

C. 黄土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2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有(  )

①夏季暴雨集中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地势低平 ④春季台风频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市拟在规划区建设一大型仓储式批发市场,合理的布局方案是( )

A. 甲区 B. 乙区 C. 丙区 D. 丁区

2近年来,M住宅区对市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理由是( )

①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②水源充足,地势平坦③靠近工业区,方便职工上下班 ④有城市主要干道经过,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和特殊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老龄化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老龄宣传要转变观念,在宣传内容上努力实现从老龄工作宣传向老龄问题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宣传的转变。

材料二:中国1950年、1980年、2010年、2050年(预计)人口金字塔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1)同东部许多省份相比,贵州省的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小,其中原因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人口消费水平较高 D.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低

(2)读材料二,属于201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的是哪一个?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

(3)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

(2)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

(3)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4)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左图)以及“甲城市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上图中所示地区

A. 城市共有三个等级

B. 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

C.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D. 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2关于左上图中甲城市地租水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b B. b<c C. b<d D. c>d

3右上图反映的最有可能是甲城市

A. a以内的区域 B. ab间的区域

C. bc间的区域 D. c以外的区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A. 河流内外流区分界线B. 人口地理分界线

C. 800mm等降水量线D. 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2我国各省区智能出行差异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

A. 人口多少B. 交通通信通达度

C. 经济水平高低D. 气候舒适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