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下图推断出的结论,(1)~(3)题中不正确的表述是(将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关于第一产业
[ ]
A.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远高于其产值比重,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B.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
C.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在产值和就业结构中比重都低,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D.日、韩两国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我国的低得多
(2)关于第二产业
[ ]
A.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第一、第三产业
B.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韩国和日本
C.我国第二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我国第二产业比重低于韩国和日本
(3)关于第三产业
[ ]
A.各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B.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第一产业
D.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4)三大产业划分的正确依据是
①各行业的性质 ②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③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④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
[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5)根据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科学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说明日、韩两国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并概括指出近现代史上三次技术革命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6)比较这两图,指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
(1)C (2)B (3)C (4)B (5)第三次技术革命导致科技产业和科技服务、信息处理与咨询行业迅速扩大,传统商业、服务业范围扩大,第三产业产值大幅度增长;经济结构变化引起就业需求和就业观念的相应变化,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最终超过了第一、二产业。日、韩两国图示的情况正是这样形成的。近现代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的共同作用是:都引起经济结构和社会分工的变化,都推动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扩大,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6)目前我国的三大产业还不协调,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薄弱,第二产业的素质还不高,第三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要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第二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尤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其发展速度高于第一、第二产业,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____ _。
(2)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图中____ _国相近。
(3)人口的发展状况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根据经济与人口关联性,图中四国,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 _。
(4)B国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
(5)中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否适用于图示的所有国家?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
(2)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是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
(3)图中CD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却很大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辽宁沈阳同泽女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4分)
(1)图中A、B、C、D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其中A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B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C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D代表 节气时的位置.
(2)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 年,时间为 ,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 ,叫做 年。
(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是在 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
(4)当地球运行到B、D点时太阳直射在 上,
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太阳直射在 (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5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的气候类型是甲、乙两图中的__________图。(2分)
(2)简述A、B两处河床横剖面的特点及成因。(9分)
(3)图中输水线路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之一,相对于其东部的输水方案,写出该方案的主要优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下图中甲图为某农场土地利用图,乙为澳大利亚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乙图中分布最典型的地区位于图中 处(填字母代号)。
(2)该地区为 盆地.该地区主要的农产品是小麦和 。
(3)该盆地发展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是 ,因此该国实施了 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