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地理———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极地冰川分裂入海,漂浮海上,形成冰山。纽芬兰岛被称为“冰山巷”,每年都会有许多上万年的大冰山从北极地区漂移至此,引来众多游客观看。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受气温变化影响。随着全球变暖,纽芬兰冰山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图为纽芬兰岛位置图。
(1)说明纽芬兰岛被称为“冰山巷”的原因。
(2)试分析全球变暖对纽芬兰岛冰山旅游的促进作用。
【答案】(1)纽芬兰岛,距离格陵兰岛冰川近,更容易出现冰山;冰山受到风和洋流的作用,南下漂流至纽芬兰岛附近;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错汇合形成许多洋流涡旋,(海水受阻,滞留不前)使大量冰山在该海域附近聚集(不要求貝体洋流的名称) (任答2点)
(2)全球变暖加速北极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分裂得更多,使冰山出现时间提前、数量增多,吸引更多游客到访。气候变暖会提高景区气温,增加游客旅游的舒适度。极地冰川消融、数量减少使景观的永续性降低,促使其旅游价值提高,会刺激游客的出游意愿。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特征及全球变暖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1)纽芬兰岛被称为“冰山巷”的原因主要从冰山的来源和冰山的聚集两方面分析。读图根据纬度位置可知,纽芬兰岛纬度高,距离格陵兰岛冰原带的冰川近,因此更容易出现冰山;海水受阻,滞留不前,冰山容易聚集,受到极地东风和拉布拉多洋流的作用,南下漂流至纽芬兰岛附近受阻聚集;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错汇合形成许多洋流涡旋,也使大量冰山在该海域附近聚集。
(2)该题考查全球变暖对纽芬兰岛冰山旅游的促进作用,主要从全球变暖对景观影响、对旅游时间影响、对旅游环境影响和对旅游价值的影响等方面考虑。全球变暖加速北极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分裂得更多,使冰山出现时间提前、数量增多,吸引更多游客到访。气候变暖会提高景区气温,增加游客旅游的舒适度。极地冰川消融、数量减少使景观的永续性降低,促使其旅游价值和科研价值的提高,会刺激游客的出游意愿。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沿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7)。据图回答问题。
【1】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喀斯特地貌广布B.平原广布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2】关于⑥地形区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D.主要是褶皱凹陷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循环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甲为岩浆岩,则乙为____,③代表____作用。
(2)若此图为局部地区热力环流,则甲乙丙丁四点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____。从气象角度考虑,近地面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若是此时是白天,则甲为____(海洋或陆地)。
(3)若此图为南半球低纬环流圈,则甲处为____(气压带名称),受其影响的气候特点是____(干燥或湿润),乙处为____(气压带名称),受其影响的天气特点是____(晴朗或阴雨),①为____(风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 温度:甲>乙>丙>丁
C. 热力环流是大气最复杂的形式
D. 气压:丁>甲>乙>丙
【2】若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 增温和增湿 B. 净化和增温
C. 净化和增湿 D. 减湿和减温
【3】若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风示意图,乙处地面可能是
① 白天的陆地 ② 白天的海洋 ③ 夜晚的陆地 ④ 夜晚的海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可能有
A.气候湿润B.人口增加C.过度开垦D.开矿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A.地面塌陷B.土壤酸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水体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十月某日手机屏幕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
A.晨昏线正好从莫斯科经过B.莫斯科与北京相差五个时区
C.东京和悉尼不在同一日期内D.北京与昆明的地方时相同
【2】该日之后的一个月内,悉尼
A.正午影子逐渐变长B.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C.进入到一年中最热的季节D.昼夜长短变化幅度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A. 与经济水平成负相关
B. 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C. 由东向西逐渐减轻
D. 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
【2】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貌
C. 植被
D.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②—③—④
D. ③—④—②
【2】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 )
A. ①加强
B. ②减弱
C. ③加强
D. ④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示意二分二至日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上四幅图中处于同一节气的是
A.图甲和图乙B.图甲和图丁C.图乙和图丙D.图丙和图丁
【2】与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相关的风带位于
A.图甲中B.图乙中C.图丙中D.图丁中
【3】在图中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降水季节变化大的气候类型有
①热带草原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