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 )

A.褶皱和断层 B.地壳运动和向斜

C.地震和背斜 D.沙丘和断层

 

A

【解析】

试题分析:

地质构造有两种,褶皱和断层,A对。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不是地质构造,B错。地震是地质灾害,不是地质构造,C错。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不是地质构造,D错。

考点: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地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吉林长春市高三模拟(三)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某校学生在此交流,途经①—④时发现,②地森林生长最旺盛,请分析原因可能是

A.因地势较低,热量远优于其他三地

B.因处于山脊,地势高,光照条件最好

C.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因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其他地区丰富

2.③地森林比①地长势较好的原因可能是

A.③地日照较强,太阳辐射收入多于①地

B.③地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比①地好

C.③地气温较①地高,且日变化大

D.③地降水较多,水源比①地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云南省高三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读图回答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云南省高三5月校统测文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里茶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传奇晋商在贸易领域的全盛时期。晋商的运茶路线如右图所示,起点在福建武夷山的下梅村,茶叶先经过水运,到达湖北襄阳,再依靠马车运至张家口,最后一直向北依靠骆驼运输至恰克图与俄国人进行交易。

说出晋商运茶过程中可能面对的主要自然威胁,并任选其一说明发生的路段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云南省高三5月校统测文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2月10日,国家卫计委宣布上海、江苏等9个省份已通过备案,成为第一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份。下图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后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I阶段人口数量大于阶段人口数量 B.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C.阶段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D.拐点的出现主要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2.该省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以后,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A.劳动力的规模 B.人口老龄化速度

C.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 D.人口自然增长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辽宁省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下列地点气温和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广州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②孟买降水最多月是气温最高月;

③开普敦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④伦敦气温最高月不是降水最多月。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辽宁省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69日,我国“嫦娥二号”受控飞离月球,于8252327分准确进入太阳与地球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

在此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各地的白昼越来越长 B.地球越来越接近远日点

C.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辽宁省分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海南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理由是 。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4分)

2)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多选)(2分)

A. 长白水天池 B. 渭河谷地

C. 汾河谷地 D. 喜马拉雅山

3)③地容易被侵蚀,常有河流发育,此处 (是或否)能修建水库,简要分析原因。(3分)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①②处中    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