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岩石的风化最深处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 | B.热带雨林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A.喷出岩 | B.侵入岩 | C.沉积岩 | D.变质岩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小题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
A.地热能 | B.风能 | C.水能 | D.太阳能 |
A.冰川与岩浆相映 | B.极昼 | C.成群的企鹅 | D.台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空间上气温为3°C的某等温面上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从热力环流原理看图示近地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北半球A、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ΔH=HB-HA)随时间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对于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纬度不是定值 B.A地位于中纬度
C.B地正午太阳不可能位于北方 D.B地昼长一定大于A地
【小题2】若黄赤交角增大,下列有关A、B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分日,两地的ΔH值不变
B.夏至日,两地的ΔH值不变
C.冬至日,两地的ΔH值开始发生变化
D.两地的ΔH值是变量的时间缩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第二届青奥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28日在南京举行。下图为“新栽树木遮阳网示意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1】此时段南京可能出现的天气及其影响是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 B.持续的高温天气 |
C.冷锋过境出现寒潮 | D.反气旋发展成台风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 |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近些年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与中亚干旱地区距离近。 |
B.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
C.全球变暖导致植被退化严重 |
D.温带地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自然灾害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气候极端事件越来越频繁出现。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1—冻融、冰川为主 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3—沙漠化为主
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 5—岩溶、塌陷为主
【小题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
C.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
D.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
B.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
C.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
D.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丙丁乙甲 | D.丁丙乙甲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