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题。
地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粤 |
☆☆ |
|
☆☆ |
☆☆☆☆ |
川 |
☆☆☆ |
|
☆ |
☆☆☆ |
新 |
☆ |
☆☆ |
☆☆☆☆ |
|
晋 |
☆☆☆☆ |
☆☆☆ |
☆ |
☆ |
1.甲代表的环境问题是
A.寒潮 B.酸雨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高 B.经济发达 C.降水充沛 D.纬度位置和地形
3.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加强冬季供暖
1.C
2.D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表格信息,甲类环境问题山西省最严重,而新疆较少,故判断为水土流失。
2.乙类环境问题主要分布于山西和新疆,而广东和四川省基本没有,故判断为寒潮,广东省受寒潮影响小,主要是由于其纬度位置较低,且北部有南岭阻挡。
3.结合上题分析,丁类环境问题在广东和四川省最严重,而在新疆和山西较少,故判断为酸雨问题,主要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而形成,故广东主要应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形成条件,并能结合我国各个省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比较分析即可。注意比较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回答题。
地区 | 水土流失 | 寒潮 | 土地荒漠化 | 酸雨 |
① | ☆ | ☆ | ☆ | ☆☆☆☆ |
② | ☆ | ☆ | ☆☆☆ | |
③ | ☆ | ☆☆ | ☆☆☆☆ | |
④ | ☆☆☆☆ | ☆☆☆ | ☆ | ☆ |
.表中四个地区的环境问题,与下列四个地区对应接近的是( )
A.四川盆地① B.台湾西部平原①
C.黄土高原③ D.华北平原④
.下列措施中对治理③类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南水北调
C.营造灌溉工程 D.建青藏铁路
.四种环境问题中,有一种广东最轻,其原因是( )
A.森林覆盖率高 B.重重山岭的阻挡
C.位于沿海地区,降水量大 D.纬度位置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18~20题。
甲 | 乙 | 丙 | 丁 | |
粤 | ☆☆ | ☆☆ | ☆☆☆☆ | |
川 | ☆☆☆ | ☆ | ☆☆☆ | |
新 | ☆ | ☆☆ | ☆☆☆☆ | |
晋 | ☆☆☆☆ | ☆☆☆ | ☆ | ☆ |
3.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寒潮 酸雨 B.酸雨 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 寒潮
4.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分别是 ( )
A.纬度位置 森林覆盖率高 B.纬度位置 地形
C.降水量 地形 D.纬度位置 土壤
5.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福建省三明九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十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回答小题。
![]() 度 问题 地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广东 | + + | + | + + | + + + + |
四川 | + + + | + | + | + + + |
新疆 | + | + +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 ++ | +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改进种植制度 |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
C.退耕还牧 |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16~17题。
|
甲 |
乙 |
丙 |
丁 |
广东 |
☆☆ |
|
☆☆ |
☆☆☆☆ |
四川 |
☆☆☆ |
|
☆ |
☆☆☆ |
新疆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寒潮 酸雨
B.酸雨 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 寒潮
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分别是
A.纬度位置 森林覆盖率高
B.纬度位置 地形
C.降水量 地形
D.纬度位置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北省高三12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是 ( )
A.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寒潮、酸雨
C.水土流失、寒潮、土地荒漠化、酸雨
D.水土流失、酸雨、土地荒漠化、寒潮
2.造成甲类问题在“晋”区域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黄土垂直节理发育 B.夏季多暴雨
C.植被稀疏 D.植被破坏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