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选考三 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材料二: 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有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下表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我国部分城市2012年平均PM10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
国际标准
海口
香港
南昌
北京
兰州
20
38
50
79
121
150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自北向南大范围爆发雾霾天气的原因。(6分)
(2)专家称,我国走出“霾”伏至少还需20年。请对治理此大气污染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加大宣传教育除外)。(4分)

(1)自然原因:冬半年空气干燥,西北风强劲,我国北方地区离内蒙古等沙源地较劲,冬季冷锋导致锋面逆温,雾霾不易扩散。(答对两点给4分)
人文原因:冬季取暖燃煤、交通工具加重PM2.5含量;城市高楼林立,阻碍空气水平运动,雾霾扩散受阻。(答对一点给2分)
(2)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和水能等;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清洁煤、液化煤等技术,排放时过滤回收粉尘;植树造林等。(答对两点即给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题目叙述: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雾霾严重的自然原因是冬半年空气干燥,西北风强劲,我国北方地区离内蒙古等沙源地较劲,冬季冷锋导致锋面逆温,雾霾不易扩散;人为原因是冬季取暖燃煤、交通工具加重PM2.5含量;城市高楼林立,阻碍空气水平运动,雾霾扩散受阻。
(2)要减少空气的可吸入颗粒物,除加大宣传教育除外,还应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和水能等;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清洁煤、液化煤等技术,排放时过滤回收粉尘;植树造林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从2013年7月1日开始,北京市省PM2.5和能见度监测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当时预计10月1日起可向社会公布各市PM2.5和能见度监测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在冬季,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
A.扬尘B.机动车排放
C.燃煤D.建筑尘
小题2:人类面对PM2.5,可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密切关注空气污染情况 
②污染重的天尽量少进行室外活动
③多开窗通风
④家中安装空气净化装备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PM2.5又称气溶胶PM2.5,气溶胶指的是大气中超细的悬浮颗粒,PM2.5则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人体不会通过咳嗽等排出这些颗粒物,会对人体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大气如果对流不畅,PM2.5的危害会加大。
材料二:我国某地多个观测点PM2.5的实测数值。

(1)材料二中PM2.5数值较高的时候是早上,请从大气运动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4分)
(2)大气中的悬浮颗粒可能有哪些来源?(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改造环境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城市湿地是城市基础生态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表明,城市化与湿地面积变化有一定相关性。读下图回答(1)、(2)题。

(1)分析说明图示时期,北京湿地面积与建成区面积变化的相互关系。(2分)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湿地减少对城市地理环境的影响。(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雾与霾的形成均与大气中的微粒(凝结核)和水汽相互作用有关,城市大气中的微粒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和工业生产排放,结合下图可知
A.空气中水汽含量越高,微粒越少,越易形成霾
B.空气中微粒含量越高,水汽越少,越易形成雾
C.大风、雨雪天气会加剧城市雾、霾的污染程度
D.同等气象条件,城市规模大更易形成雾、霾天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选修6—环境保护]
材料一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化程度低、人口密度较小、环境容量较为富余,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并不显著。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
材料二 下图为三地居民对当地各项环境因素的评价分值,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分析东部地区农村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6分)
(2)请你提出改善农村环境问题的措施。(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EEQ表示各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简称环境指数),> 24为质量好;21-24 之间为质量较好;16-21之间为质量较差;7-16 之间为质量差。
材料二:中国1990年与2010年环境指数(EEQ)时空变化示意图。

(1)以2010年为例,写出两个生态环境质量好的省级行政区并简述其分布特点。(4分)
(2)简要分析我国1990年至2010年期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的特点及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环境保护】2013年5月4日,央视和国内外各大媒体曝光,山东潍坊某地生姜种植户在生姜种植时使用一种叫“神农丹”的剧毒农药。滥用农药会造成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超标,极大危害人体健康。下图为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说明农药污染对人体危害的过程。(4分)
(2)简述应对农药污染的主要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垂直方向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工厂和炉灶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它们分别造成什么环境问题?(4分)
(2)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90%,几乎“逢雨必酸”。说说长沙降酸雨的原因。(2分)
(3)图中①②③处,出现逆温层的是?说说逆温现象危害。(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