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A处的筑港条件优于B处。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河流入海口处,常因天文潮引起海水倒灌,河水盐度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咸潮。咸潮在该河口最易发生的季节为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分析有关城市化及城市问题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甲乙两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其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附:2010年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引发的污染统计数据图
(注:“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NOx对大气污染分担率”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材料三 近年来,此沿海城市市区,一直饱受交通拥堵之苦。下面是该市某中学高一学生《敢问路在何方?》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一些资料:
①该市的私家车保有量以每年5.6%速度递增,该市69.7%居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市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抢道,致使交通拥堵,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②汽车道路行驶时速在50~60千米时,道路利用率很高;以时速20千米左右的速度行驶时,耗油量大,占道面积最多。而该城市市区汽车道路行驶时速一般在19.2千米左右。
③由于涉及文物的保护,市区(特别是老城区)的许多道路很难拓宽。
④市政府畅通工程听证会现场,如下图:
(1)从材料一中A→C可看出,这个城镇地域在数量上的变化是________,在面积上的变化是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城镇空间结构A→C阶段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城市化过程中,一般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________,劳动力向____________产业转移,____________不断扩大。
(4)图示城镇地处我国东南,那么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应分布在城镇______(上风或下风)方向的郊外。
(5)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建设规划图”,其中正确的是( )
(6)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①在城市交通中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 ;运量小、占据道路面积大的方式是 。
②在统计图中,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
③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多项选择)
A.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 B.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
C.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 D.甲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实行取暖
(7)根据材料三,点评自行车族和有车族的观点,并就如何解决该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献计献策(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 题型:材料阅读
选做题:请在A、B、C、D四题中选两题作答。并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 涂黑。如多做。则按所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0(10分)
材料一 2010年1月以来,环渤海海域海冰范围迅速扩大,最大海冰覆盖范围曾达渤海面积的45‰渤海海域罕见海冰已对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二 渤海二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图16)。
材料三 2010年1月27日海冰分布图(图17)。
(1)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是_ ,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有__ 和__ 。
(2)通过监测发现,今年渤海海冰面积比正常年份大,其具体的原因是__ 。因海冰覆盖,__ 、 __ 等海洋资源利用方式所受影响较大。
(3)近年来渤海海域海平面上升较快,其造成的危害有(3分)
B.【旅游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拉开大幕。
材料二 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图18)
(1)海南岛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五指山和热带雨林分别属于__ 类和__ 类的自然景观,该类自然景观具有__ 的特点。
(2)海南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义有__ 。
(3)为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请提两点合理化建议:__ 、__ 。
C.【城乡规划】阅读“东京城市合理规划示意图”(图19),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东京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是_ _ ,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__ 。
(2)工业用地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 ,其布局遵循了__ 原则和 原则。
(3)东京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形态所属类型是 _ _ ,其优点主要有__ 、__ 。
(4)甲、乙分别为新开发的住宅区,价格高且畅销的是__ ,判断理由是__ 。
D.【环境保护】读“我国某地区矿产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图20),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优势矿产资源是上,利用中产生的突出环境问题是上,其危害有_ _ 、__ 、__ 。
(2)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有_ _ 、__ ,解决该问题可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有__ 、_ _ 、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分析有关城市化及城市问题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甲乙两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其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附:2010年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引发的污染统计数据图
(注:“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NOx对大气污染分担率”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材料三 近年来,此沿海城市市区,一直饱受交通拥堵之苦。下面是该市某中学高一学生《敢问路在何方?》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一些资料:
①该市的私家车保有量以每年5.6%速度递增,该市69.7%居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市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抢道,致使交通拥堵,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②汽车道路行驶时速在50~60千米时,道路利用率很高;以时速20千米左右的速度行驶时,耗油量大,占道面积最多。而该城市市区汽车道路行驶时速一般在19.2千米左右。
③由于涉及文物的保护,市区(特别是老城区)的许多道路很难拓宽。
④市政府畅通工程听证会现场,如下图:
(1)从材料一中A→C可看出,这个城镇地域在数量上的变化是________,在面积上的变化是________。(2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城镇空间结构A→C阶段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在城市化过程中,一般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________,劳动力向____________产业转移,____________不断扩大。(6分)
(4)图示城镇地处我国东南,那么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应分布在城镇______(上风或下风)方向的郊外。(1分)
(5)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建设规划图”,其中正确的是( )(1分)
(6)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①在城市交通中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 ;运量小、占据道路面积大的方式是 。(2分)
②在统计图中,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2分)
③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多项选择)(2分)
A.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 B.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
C.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 D.甲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实行取暖
(7)根据材料三,点评自行车族和有车族的观点,并就如何解决该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献计献策(至少写出两条)。(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