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 下面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如图乙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

A.节省人力成本B.提升城市形象C.阻挡雨水杂物D.防止人为践踏

2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缓解的是城市( )

A.热岛问题B.内涝问题C.拥堵问题D.雾霾问题

3若图乙中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

A.深圳市B.成都市C.北京市D.宝鸡市

【答案】

1D

2B

3A

【解析】

1

上图左图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种植池比路面高,主要原因最可能为防止人为践踏,D对。种植池建高,增加建设成本,A错。种植池中植物需要水分,不必阻挡雨水,B错。种植池高低,对提升城市形象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原因,C错。故选D。

2

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将原先高于陆面的种植池改成低于地面。改造后,地表径流将会往地势较低的种植池汇聚,而种植池内由于植被的覆盖,有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这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B对。城市热岛问题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排放问题,A错。拥堵问题是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和城市化的问题,C错。雾霾问题是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严重的问题,D错。故选B

3

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当地降水量越多,则需要汇聚下渗的水量越大,种植池额深度就得变大,路缘石高度则越大。四地中北京和宝鸡位于我国北方,降水少于南方,C和D错;成都位于内陆,B错;深圳市深受海洋的影响且位于季风迎风地带,降水最多,因此深圳市路缘石高度最大,A对。故选A

城市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治理对策

1、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中心城市和城市中心区规模。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道路建设,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加快住宅建设,合理调控房价等。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将污染严重企业外迁或关闭,做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

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运输数量、运输速度和运输费用,箭头方向表示优势越来越明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分别是

A. 公路、航空、铁路 B. 公路、铁路、航空

C. 航空、铁路、水路 D. 公路、水路、铁路

2运输方式③与①相比更有优势,但①也有明显的优势,是因为它

A. 连续性好 B. 灵活性强 C. 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D. 安全系数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BAC和EDF分别代表某一时刻地球表面的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点有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P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_____区(填时区)。

(3)B位于______(填低纬、中纬或高纬)度;与E点的最短距离约是______;位于H点的______方向.

(4)一架飞机从A点出发,若要到C点,则最短航向是______________;若要到F点,则最短航向是____________

(5)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地方时为______

A.12月22日6时 B.6月22日18时

C.12月22日18时 D.6月22日6时

(6)若DF为晨线,此时地球上有22日和23日,在东半球内属于23日的范围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职住比即“就业一居住比”,其数值等于指定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中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下图为2017年上海市部分行政区的职住比统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职住比看,能为本区以外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行政区是

A.黄浦区B.奉贤区C.杨浦区D.宝山区

2崇明区的职住比为1.00,主要原因是

①距中心城区远

②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

③多高档住宅区

④与其他区有水域阻隔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近年来,上海不同行政区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这会导致

A.房屋均价上升B.交通压力增大

C.人均收入增加D.通信成本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昼),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点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此时海口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C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_点。

(3)这一天,A、C、D、E四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是:____________,此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盛行_________风;长江流域河流水量较________(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西北地区利用一种新型地膜覆盖技术—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如下图),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覆膜种植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A. 热量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2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

A. 使田间雨水富集 B. 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C. 改善土壤湿度 D. 覆膜内气温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依赖环境,崇拜自然 B. 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植被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环境污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尔卑斯山地貌复杂,地势险峻,将广袤山区与苏黎世、米兰、都灵等文化、经济中心相隔离。最初圣哥达地区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每年大约有120万辆重型卡车从圣哥达山区乡村呼啸而过,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瑞士决定兴建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隧道施工人员前后累计有数千人,耗资超过100亿美元,整个工程共挖掘出巨量的土石。2016年6月1日隧道正式通车。

(1)简述“最初”公路运输成为圣哥达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

(2)说出大量重型卡车呼啸而过对圣哥达山区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

(3)分析促使瑞士决定耗费巨资修建圣哥达隧道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和图乙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甲和图乙中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A河流和B河流在图示河段流域面积都较小

B.A河流和B河流在图示河段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C.A省和B省自然带分别以热带雨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主

D.A省和B省地形的共同之处是都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2关于图甲和图乙两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省和B省农业类型分别以畜牧业和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B.两省冬季深受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影响

C.A省比B省生物资源和石油资源丰富

D.B省比A省海陆空交通要便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