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丙甲乙丁D.丁乙丙甲
小题2: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B.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C.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D.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小题3: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此题答案有误)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D.丁地因洼制宜发展基塘生产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试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中国行政图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三江平原(我国的最东边)、山东的西部(大约116°E)、浙江南部(大约118°E)、珠江三角洲(大约113°E).故在春分日这天,全球昼夜平分,根据地方时的原则——方向越东,越先看到日出,据此,判断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丁
小题2:甲地为三江平原,地处高纬,冬季时间长;丙地地处浙江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乙地山东的西部,处于大陆内部和北方,气候呈现大陆性,受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丁地珠三角,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时间长,故雨季长,降水丰富。综上选C。
小题3:甲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如今为了东北的可持续发展,大力的保护当地的湿地,排除A;乙地位于华北平原,此地农业的着眼点为治理土壤的盐碱化,排除B;丙地地处南方丘陵地带,此地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条件,大力发展立体农业,一方面提高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水土;丁地珠三角地区,当地农民利用洼地发展农业,形成基塘农业;但如今,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市场对于花卉、蔬菜等需求量大,因此当地应着眼于当地的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综上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1年12月12日,新疆哈巴河县额尔齐斯河边气温为零下13℃左右,河中央约有10米间距尚未封冻,冰河中流凌聚集成团状,景象壮观。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额尔齐斯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11年该河流域寒潮、暴雪、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繁
B.河流近岸处水浅且受陆地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而首先冰冻
C.该河以湖泊水、地下水补给为主
D.流凌可能在下游堆积形成凌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分别表示我国四个省区的能源优势,指出由左向右所表示的省区依次是: 
A.浙江、山东、江苏、西藏B.山东、河北、贵州、广西
C.广东、广西、四川、海南D.广东、河北、四川、西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某省区农业景观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此景观在下列哪一省区中最常见
A.河北B.广西C.江苏D.黑龙江
小题2:该省区常见的生态破坏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B.地表塌陷C.水土流失D.湿地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根据以下地图,可知:


A.导致山东省内气温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
B.导致山东省内降水量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C.导致山东省内气候生产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D.导致山东省内气候生产力空间差异主要因素是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3年1月25日,家住上海的王先生前去太原进行投资实地考察,因太原正在降雪、机场封闭,飞机备降呼和浩特机场。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王先生走出呼和浩特机场时,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衰草漫漫,牛羊遍地
B.漫天大雪,能见度仅为5米
C.道路两侧绿化树霜叶正红
D.晴空万里,地上有积雪
小题2:该日,当上海夜幕降临时,呼和浩特仍然是白天,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有
①纬度位置     ②经度位置     ③海拔高度    ④雪地反射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某区域交通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A地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B、C至D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荒漠、草甸、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小题2:城市B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以水电为主,但环境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较为集中,大气污染严重
B.气候湿润,降水量大,酸雨危害严重
C.修筑水坝,淹没农田村庄,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D.矿业开发,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阅读表1和表2,回答有关问题:(共10分)
表1: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m
<200
2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800
人口
数量/万人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比重/%
64.9
17.2
7.7
8.9
1.4
面积
数量/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比重/%
15
10.2
16.9
25
32.9
表2 :我国人口水平分布状况
距海岸的范围(km)
<200
200—500
500—1000
>1000
人口密度(人/ km2
100
48.8
35.0
5.2
(1)阅读表1,简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
(2)分析表1,从地形类型看,我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该地区人口密度约为    人/km2。(2分)
(3)表2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规律是                           。分析其成因              (3分)
(4)综合分析表1和表2,我国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地区和               地区的趋向性。(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世界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1990年乙所在省区农村能源消费构成

(1)据材料一,分析甲地地形条件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分析乙省区农村能源结构对当地生态的不良影响。(6分)   
(3)近些年来丙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速度较慢,试分析自然条件对该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限制性影响。(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