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新疆和田地区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北京时间)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此次地震震中距离于田县城东南102千米.截至13日11时,新疆民政厅汇总信息显示,和田地区于田县、民丰县、策勒县、洛浦县、墨玉县、和田县等6县共计7838人受灾,无人员伤亡.

根据材料分析说明于田大地震无人员伤亡的原因及在救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考点: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专题:
分析: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如果地震发生在无人区,则损失会降到最小,地震发生在白天,造成的伤亡则会降低.
解答: 解:(1)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多少与地震震中的位置和发生的时间有直接关系,震中在人口稠密区比在稀疏区造成伤亡较大,地震发生在夜间比在白天造成的伤亡大,于田地震无人员伤亡,是因为该地人烟稀少且地震发生在白天.正因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加上地震造成的破坏,又给救灾造成了困难.
故答案为:震中30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5000米,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应人类生存,因此人烟稀少;地震发生在白天,居民多在户外活动.
震中所在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强震易造成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易造成道路堵塞,交通受阻,影响救援进程;震区通信设施遭到破坏,通信联系不畅.
点评: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游河段可能发生图1所示关系的河流是(  )
A、伏尔加河B、密西西比河
C、莱茵河D、黄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河流补给水源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潜水-湖泊水”等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中央气象台及时发布了“海燕”的高清云图,获取云图主要运用了(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3-2014年冬季,新疆地区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暴雪、冻害等气象灾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不便.
材料二:2013年北疆降雪分布图
(1)据图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地多暴雪的原因.
(2)春季,大量积雪融化会带来哪些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 世纪中后期,该国东北部“锈带”形成的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工业结构单一 ③交通闭塞 ④劳动力不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加强
B、全球气候变暖
C、极昼天数较多
D、太阳辐射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