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右下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①山脉西侧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 (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D.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15.关于图中②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简称哈,行政中心是哈尔滨

B.冬季寒冷漫长

C.与哈萨克斯坦隔江相望   

D.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    

16.图中②所在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其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小麦、玉米、大豆—— 一年一熟     

B. 水稻、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

C. 冬小麦、水稻、花生—— 两年三熟     

D. 谷子、油菜、甜菜—— 一年一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以下3题。

13.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14.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15.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以下3题。

13.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14.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15.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右下图,完成14~15题。

14.自然带①为热带雨林带,它并不是出现在赤道附近,而是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15.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右下图,完成13-14题

13.如果图中三条纬线分别表示25º、30º、35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南半球  B.乙位于北半球

C.甲图洋流为寒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14.如果甲、乙两图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

A.甲为秘鲁寒流 B .乙为澳大利亚暖流

C.甲为千岛寒流 D .乙为巴西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