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3.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惠州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非洲红树林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红树林在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光照
C.距海远近 D.洋流
2.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A.固岸护堤 B.调蓄洪水
C.防风消浪 D.净化海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四幅图中(空白部分表示白昼,斜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小圆表示极圈),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三10月联考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四地气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叙述正确的
A.①冬季温度高主要原因是位于四川盆地
B.②温差小主要原因是临海
C.③地夏季气温较低主要是受地势的影响
D.④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是因为纬度最高
2.关于乙图中日照年变化的曲线主要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A.Ⅰ地海拔高,空气稀薄 B.Ⅱ地深居内陆,大陆性强
C.Ⅲ地高寒气候,太阳辐射强 D.Ⅳ地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②廉价水电③经济发达,基础好④科技发达⑤廉价水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南方山区某县1961—2005年有关情况统计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961年 | 2005年 | |
耕地面积(km²) | 400 | 521 |
森林面积(%) | 36.79 | 20.46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年降水量(mm) | 1369 | 1087 |
雨季地表径流量(亿m³) | 7.1 | 8.2 |
水土流失面积(km²) | 61 | 108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人口(万人) | 41.5 | 60.1 |
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4分)
(1)在图的左侧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2分)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 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2分)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 ,农业生产以 为主。②气候的成因是 ,该气候在地中海沿岸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有 , 等。③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④处为 气候;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 。(8分)
(4)澳大利亚大陆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其中澳大利亚北部 月份(一、七)多雨,其原因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10月调研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旅游地理
去年10月1至4日,广西阳朔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46.1万人次,自驾车18500多辆。与往年相比,游客出游趋于理性,自助游客明显增多。其中,大部分来自广东、湖南等省和本区内。
试分析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阳朔客源地的特点及其原因。(4分)国庆黄金周期间以自驾游为主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高三全国大联考第五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1月3日新华网讯 哈大高铁运行一年来,共发送旅客600余万人次,成为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交通“大动脉”。铁路全线长904公里,有2/3以上的路段在高架桥上,共有162座桥梁,总长663公里。哈大高铁是我国目前最北端的一条高速铁路,是在寒冷地区进行的高铁建设工程。读图,完成15~16题。
1.哈大高铁有2/3以上的路段建高架桥的目的是
A.避免沿途众多河湖的影响
B.降低山区铁路的起伏
C.减少大面积冻土对铁路的影响
D.保护生态环境,少占耕地
2.哈大高铁实行冬、夏季两张运行图,冬季车速较慢,夏季车速较快,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冬季为应对严寒低温和冰雪天气,运行较慢
B.夏季,农事频繁,人流量大,车速较快
C.冬、夏季风向和风速不同,影响列车的运行速度
D.铁道部条例规定高铁必须执行冬、夏季运行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