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
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
2.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广西柳州铁一中学高三9月联考地理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6年6月1日,惠州市首部地方性法规《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近年来,惠州先后对市区金山河、青年河等“黑臭水体”进行了综合整治,城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简述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广东佛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韩国南端济州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图中MN、NO、PQ、KL四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剖面线MN、NO、PQ、KL相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依次是( )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2.图中岛屿在冬季降水量最多的位置最可能位于( )
A.L B.Q C.K D.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葫芦岛高级中学高二上质量监测地理(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冬季气温的高低与北极地区冷空气的强度密切相关。下图为1978——2015年11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 )
A.导致冷空气强度逐渐增强 B.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C.不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拓 D.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2.当强冷空气南下,可能造成( )
A.海南省出现冻雨天气 B.华北地区的雾霾污染加重
C.0℃等温线向南移动 D.新疆短时间出现融雪洪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具有南亚文化圈独特风情的服饰是( )
A.和服 B.纱丽 C.阿拉伯长袍 D.旗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农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措施有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两大类型,其中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对付害虫的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材料二:如左图为不同防治措施下害虫种群密度和作物污染变化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害虫种群密度的消长状况,虚线表示农作物的污染指数变化。图中A点和E点是采用不同防治措施的时间节点。右图农药污染及其侵入机体的途径示意图
(1) 环境污染可分为不同类型,按污染物来源划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过度使用农药造成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左图,作物污染变化与害虫种群密度变化的关系是 。
对病虫害的防治,从A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E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
(3) 治理土壤污染的对策:一是控制 ____________ ,二是提高 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A. 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B. 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C. 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D. 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
2.
A. 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B. 花色艳丽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
C. 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
D. 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吉林省梅河口市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林带的植被具有喜阴、喜湿的生长习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海拔范围(m)是
A.1800~1900 B.1900~2000 C.2000~2100 D.2100~2200
2.甲坡最可能是
A.阳坡、迎风坡 B.阴坡、背风坡 C.阳坡、背风坡 D.阴坡、迎风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9月教学质监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南美洲局部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自然带①出现在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地形、副高和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B. 受地形、信风和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C. 受副高和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D. 受信风和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