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的雨季比南方长
B. 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容易导致南涝北旱
C. 夏季风推进迅速,导致我国南北方普遍多雨
D.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能力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才向东流动 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降低生产成本 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2.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A.增加劳动力需求 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制约制造业发展 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省文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宁夏平罗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 ( )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 ②多山的地貌 ③强烈的地壳活动 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东南半壁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东南部防灾意识强,西北部减灾能力强
B.东南部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态脆弱
C.东南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部受灾体少
D.东南部季风气候,西北部大陆性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嫩平原多沼泽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嫩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谷子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2.影响两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耕作制度不同
D.水热条件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山东的苹果、梨,湖南、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这说明我国
A.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可以使多种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B.夏季普遍高温,热量丰富
C.东部地区降水丰沛
D.受夏季风影响,雨热同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右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苏省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东经120°经线穿过的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为甲地位于 。
(2)列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的异同点。
区域 | 甲地 | 乙地 |
气候类型 | ||
气候特征 | ||
成 因 | ||
分布规律 |
(3)与甲地区相比,乙地的人口容量 ,判断理由是乙地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