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某地北极星高度角为35°,同一天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0°,该地正午时成都20点整.则该地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专题:
分析:根据材料,该地看到北极星,高度为35°,说明位于北半球,且纬度是35°N.当该地正午时成都20点整,成都用的是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东八区的区时是20点,而该地正午即地方时为12点,所以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为0°经线,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纬度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
解答: 解:A、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与亚欧大陆东岸纬度在25°N-35°N之间,故不符合题意;
B、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故不符合题意;
C、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故正确;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30°之间,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关键是能通过题干信息判断出该地的经纬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南岸B、北岸C、东岸D、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2)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
(3)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相关.
(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
(5)一般情况下,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这些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地区间的热量差异
B、不同地区间的海陆差异
C、不同地区间的水分差异
D、不同地区间的地区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当中国航天员开始太空授课时,位于美国纽约(40°N,74°W)(西五区)的华人开始收看电视的当地时间是(  )
A、6月19日22:28
B、6月19日22:04
C、6月19日21:24
D、6月l9日21: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若MN为海平面气压场中槽线且M气压比N高,则(  )
A、a区域温差大于b
B、a区域温度高于b
C、a区域为Ο南风、阴雨天气
D、a区域为Ο北风、阴雨天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节能减排可以削弱(  )
A、太阳辐射,从而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C、大气辐射,从而减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D、大气逆辐射,从而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A
 
,B
 
,C
 
,D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
 
到形成
 
,又到新的
 
 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