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我国西南地区1月(左图)和7月(右图)晴天出现频率(%)图,完成问题。

小题1:1月和7月晴天出现频率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黔东北部B.四川盆地C.湘西北地区D.横断山脉
小题2:①地7月晴天出现频率
A.小于等于20B.大于20,小于25
C.大于15,小于20D.大于20,小于40
小题3:图中②地区1月晴天出现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卓越小
B.冷空气控制下,水汽较丰富
C.受西南季风影响,云量较多
D.受地形影响,水汽不易扩散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比较两图可知,晴天出现频率变化最大的地区在图示范围的西部,该地位于横断山区,其1月晴天出现频率为70~80%,7月为5~10%,所以其变化幅度为60~75%。
小题2:直接根据图示的等值线分布,①地处于15---20等值线之间;
小题3:图示②位于四川盆地,受盆地影响,水汽不易扩散,故多阴雨天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山脉往往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天然界线,请你填出下图中各数码表示山脉的名称(  4分)

A 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5为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甲市是中国新兴的“铜都”。铜产业集聚态势十分明显,初步形成铜冶炼基地、铜加工基地、废旧铜再生利用基地、铜产品物流中心(即三基地一中心)。同时该市政府始终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绿色“世界铜都’’紧密结合,打造铜产业聚集高地,发展铜精深加工、提高铜产品附加值。

(1)分析甲市成为中国新兴“铜都”的区位优势。(8分)
(2)简述甲市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理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8分)读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分布的世界著名地貌类型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4分)
(2)简述B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不利因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该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问题。(8分)。

⑴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2分)
⑵判断乙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1分)
⑶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说明其变化对A河段的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2分)
⑷乙河流域盛产稻米,其大米质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图7)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4分)
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条件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旱涝灾害频繁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该图①、②、③为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据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界线①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界线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①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C.①线以南一月平均温大于0℃
D.①线以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小题2:关于界线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为内外流域界线,③为森林与草场界线
B.②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③为第二、三级阶梯(地形)界线
C.②为森林土与非森林土界线,③为东、中部经济带界线
D.②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线,③为农牧业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增减幅度变化最大且比重最大的粮食作物是(  )
A.玉米B.大豆C.水稻D.粮食
小题2:水稻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但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土地。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高约120多米,黄土覆盖的古原)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水分蒸发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③实现自流引水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小题2: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A.断裂谷地B.风力沉积作用
C.向斜谷地D.流水侵蚀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