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I、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回答下列问题。
1.与I、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力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 B.水里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 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周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2.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变化 B.水分变化
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黄石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文科综合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A.④ B.③ C.② D.①
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A.东亚 B.西欧 C.南美 D.北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随州市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2.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3.该国可能是 ( )
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缅甸段第一标B段主线路工程于2011年8月1日打火开焊,并在缅甸曼德勒市举行了正式开工仪式。由于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地 质灾害严重,中缅油气管道是目前我国管道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材料2:目前中国进口原油的80%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的敏感地带之一,目前控制在美国太平洋舰队手中;同时该海域海盗活动也比较猖獗,全球60%的海盗袭击都发生在这里。
材料3: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 400亿立方米,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近年缅甸每年生产原油4 000多歹桶和天然气80多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50多亿立W米。
材料4:
(1)简述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的地形特点。
(2)中缅油气管道的修達对缅甸的发展有何影响?
(3)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对云南省的发展有何影响?
(4)我国已规划布局了西北、东北和海上三大油气战略通道,再建设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何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动态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A.野外测量 B.扫描旅游地图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2.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驶轿车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A.旅游交通图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等五校高三地理上第一次联考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①、②、③、④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三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材料四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
(1)根据材料一,图示区域由东向西积温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西宁形成和发展成为城市的自然原因是(双选)
A.位于河谷、地形平坦
B.河流供水充足
C.政治中心
D.历史悠久
E.交通要道
(4)根据材料四,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率____________(填“大”或“小”)。根据两省的现状,可以推断出青海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
(5)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