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下面四则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程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简称)?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三个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除陕西省外,另外两个是指 ( )
A.湖北、河南 B.河北、北京
C.河南、河北 D.湖北、安徽
(3)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1)鄂、豫、冀、京、津。(2分)
优势:①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②管道输水,沿线不易受污染;?③水源?地水量充足,水质好。(3分)
(2)A (2分)
(3)①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②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和“引江济汉”工程可使汉江下游枯水期流量加大,有利于保护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③带动沿线地区的绿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饮水质量;④该工程的兴建可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调水区、沿线区和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意三点给3分,课酌情给分)
(4)可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在丰水期把水蓄积起来,然后调水。(2分)
(5)①节约用水;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环境。(3分)
【解析】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第一题注意引水工程所经过的城市名称;仔细从图例和材料中获取信息作答。第二题在图中观察中线调水工程的上游地区,不难得出结论。第三题应注意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2个方面来作答。第四题仔细审题,注意“季节差异”。第五题应注意针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作答。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结合下面四则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程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简称)?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三个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除陕西省外,另外两个是指 ( )
A.湖北、河南 B.河北、北京
C.河南、河北 D.湖北、安徽
(3)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结合下面四则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程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简称)?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三个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除陕西省外,另外两个是指 ( )
A.湖北、河南 | B.河北、北京 |
C.河南、河北 | D.湖北、安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