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结俞相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雄浑挺拔的中国西部,一条大江出雪山,越峡谷,浩浩荡荡奔流到海。这就是流淌数百万年,孕育着无数华夏儿女的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

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利于植物生长和恢复——长江流域既有“先天丽质”的一面,也有“弱不禁风”的一面——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层浅薄,降雨量大。一旦地表植被不复存在,就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将土层冲刷殆尽,使土地资源遭到无法挽回的破坏。水土流失犹如一种慢性顽症,强烈侵蚀着万里长江的肌体健康,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成为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之患”。

(1)长江发源于 高原,注入____海。

(2)图示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

(3)图中水利工程A是____,水利工程A建设的首要目标是____。

(4)试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5)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整治的经验,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青藏东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三峡工程防洪

(4)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5)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水能、航运、旅游等);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长江流域的自然概况和开发利用。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东海。

2)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长江流域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据图可知A是三峡水利工程,其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4)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流速(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流量(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等)。由于长江流域降水丰富,落差大,流速快,重力势能大,水能资源丰富。

5)根据田纳西河流域的整治经验,应从管理机构、法律法规、水土综合治理等方面治理长江流域。即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水能、航运、旅游等);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下面3个小题。

1】(小题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多 D. 两侧村庄多

2】(小题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3】(小题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区中,与图示省区最相符的是

A. 江苏 B. 河南 C. 山西 D. 新疆

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 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 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同步

C. 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 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市化速度最快

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B.乙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丙处应植树种草

D.丁处打坝建库

2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林下种草,林草结合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材料二 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列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 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 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 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筒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比较区位优势?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洪涝灾害加剧

B.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C.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D.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地理位置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B.

C. D.

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 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到A处时接近公转轨道的_____点,地球公转到D处时节气是_______

(2)当地球运行到C点位置时,之后向_______移动。(南或北)

(3)2018年11月8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BC、CD、DA四段中的______段;这个时间段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________(变快或变慢)。这个时间段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____

A.放鞭炮,守岁迎春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赏菊花,共庆重阳 D.望双星,鹊桥相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绿化带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②绿化带面积过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③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