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4-7及相关气候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15.图4-7 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
表4-6 相关气候资料表?
城市? | 甲 | 乙 | ||
月份 气候指标 | 1月 | 7月 | 1月 | 7月 |
气温(℃) | -27.3 | 19.4 | -19.7 | 22.7 |
降水量(mm) | 3.6 | 90.8 | 4.3 | 176.5 |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是 。
(4)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各是什么?
(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年较差大,约为46.7℃,年降水量少,大约320mm;乙城市年较差小,约为42.4℃,年降水量大,约为490mm。
(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的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
(3)大兴安岭
(4)A地—畜牧业,B地—种植业,C地—林业。
第(1)题,气候的大陆性体现在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上,大陆性强的气候,气温的年较差会更大,降水量更少。通过图表中数据甲地的气温年较差比乙地要大,降水量比乙地的要少。
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即正午太阳高度角、白昼时间长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等。首先要通过读图得出甲地比乙地的纬度高,仅仅从纬度分析乙地的太阳辐射比甲地多,但甲地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再加上甲地位于非季风区,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尽管甲地纬度高,但与乙城市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
第(3)题,判定C山脉为大兴安岭,其主要依据是:大兴安岭的东侧年降水量大于400mm,西侧年降水量小于400 mm。大兴安岭的西侧为内蒙古高原,海拔较高,东侧为东北平原,海拔较低。
第(4)题,A地位于非季风区,降水量较少,适合牧草的生长,因此适合发展畜牧业。B地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多且地形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C地为山区,适合发展林业。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乌克兰地区图(图7)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城市的气候数据统计
(1)运用资料中的数据,对比分析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城市气候的差异。(6分)
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地区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
(2)分析回答“黑风暴”现象形成的原因。(6分)
乌克兰东部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冶金、机械、电力、化学等重工业发达。
(3)简述该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4)第聂伯河是乌克兰通航条件好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原因。(6分)
(5)乌克兰西部和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品性玉米产地。试归纳概括上述三大地区发展玉米生产有利的共性条件。(10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乌克兰地区图(图7)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城市的气候数据统计
(1)运用资料中的数据,对比分析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城市气候的差异。(6分)
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地区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
(2)分析回答“黑风暴”现象形成的原因。(6分)
乌克兰东部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冶金、机械、电力、化学等重工业发达。
(3)简述该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4)第聂伯河是乌克兰通航条件好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原因。(6分)
(5)乌克兰西部和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品性玉米产地。试归纳概括上述三大地区发展玉米生产有利的共性条件。(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乌克兰地区图(图7)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城市的气候数据统计
(1)运用资料中的数据,对比分析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城市气候的差异。(6分)
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地区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
(2)分析回答“黑风暴”现象形成的原因。(6分)
乌克兰东部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冶金、机械、电力、化学等重工业发达。
(3)简述该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4)第聂伯河是乌克兰通航条件好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原因。(6分)
(5)乌克兰西部和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品性玉米产地。试归纳概括上述三大地区发展玉米生产有利的共性条件。(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上海市卢湾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文字材料及相关简图后,回答。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其目的是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从大会形成的最终协议来看虽然不具有强制措施但仍然有一定的意义,其中文版共12条内容,以下文本框内为摘录的部分文字内容。
我们强调,气候变化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 |
我们同意,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大幅度减少全球碳排放是必须的,……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 |
在实际减缓行动和实际减排透明背景下,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前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需要。 |
1.当前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CO2、 、 等气体。
2.(2分)部分发达国家不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该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多项选择)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3.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后我国热带、亚热带北界将有可能向北移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请用(√×)表示。
A. 气候变暖对农业只有不利,是因为气候变暖会使蒸发量增大,病虫害变得严重( )
B.热带、亚热带北界的北移,使得我国由一个北温带为主的国家变成一个以热带为住的国家( )
C.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不在是太阳辐射,而是人类活动( )
4.请在下面关联图中的空白处,将对应字母填入。
A.威胁人类健康 B.海水膨胀 C.土地盐碱化
D.极冰融化 E.淹没土地
5.本题所给资料的图例是本次气候大会的会徽,请谈谈你对该会徽设计的认识 。从文本框内的部分协议内容来看,你个人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施低碳生活
。
6.(4分)我国碳排放量近十多年来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请说出至少两点);请你谈谈今后我国控制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是
。(请说出至少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