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运用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归纳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特点
。
(2)结合表格中的相关信息,说明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除此以外,还有哪些人为因素加剧了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程度 。
(3)南水北调改变了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它是通过对水循环中的 环节施加一定的影响而实现的。
(4)利用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其优点是降低了投资成本;其不足之一是:当沿岸局部地区潜水位 (低于或高于)输水河道的水位时,该地区会出现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
(5)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试分析保障该工程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
。
(1)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西北更少 (2)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多,耕地面积广,经济较发达,需水量大 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 (3)地表径流 (4)京杭运河(大运河) 低于 (5)有效控制长江流域的排污量,确保取水源地水质清洁;对沿线地区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第(1)(2)问:需要从材料中捕捉信息,同时结合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生产、生活利用状况,归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特点及北方地区缺水的原因。第(4)问: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可直接从图中捕捉答题信息,当河水补给地下水时,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加剧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第(5)问:保障优质供水,应注意防治水污染。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回答 题。
5.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
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6.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时,有人特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铲土的痕迹仍然保留着。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 )
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 B.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
C.生态系统不易破坏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极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中国和德国最大工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中国的 工业区,乙图是德国的 工业区。
(2)比较甲、乙两地区位优势的异同点,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圆圈内
(每个圆圈内只能填一项,有的选项可不选用):
A.地理位置优越 B.著名国际金融中心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陆交通便利
E.水能资源丰富 F.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好 G.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 。
(2)A地沙漠的名称是 ,B地沙漠所在省区是 。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 。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5)针对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面是某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圈,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8~10题。
M点的值可能是
A.0.4 B.0.8 C.1.2 D.1.6
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N地等值线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N地
A.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 B.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
C.光照大于同纬度地区 D.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某三国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示意图(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 据上图,三国人口性别构成所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是 。?
(2)A、B、C三国,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 ,判断依据是 。?
(3) 三国中育龄妇女(15~49岁)的比重最大的是 国;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每个育龄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将 。
(4)假设三国的人口总数相等,国内所需劳动力也相同,根据现有资料推断,近年来可能有较多劳动力输出的国家是 ;在未来30年内每年支付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数额最大的国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地表景观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而产生的地域分异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地域分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关于城市布局形式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
A.城市布局的形式是由自然条件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城市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时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C.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由于环境问题严重,其基本形态都属于分散疏松式
D.城市布局间接关系到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用地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