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某旅游者在某岛国旅行(左图),在甲点拍摄到10米外的风景照片(右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拍摄时,相机镜头的朝向最有可能是
A.偏东B.偏西C.偏南D.偏北
小题2:甲点的自然植被属于
A.温带森林B.温带草原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

小题1:D  
小题2:A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左图,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读右图,根据旗形树冠形成,风向为主导因素,该地位于西风带,主风向为西北风,树冠向东南方向伸展。照片有逆光现象,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偏北向逆光概率高。所以镜头朝向最可能偏北,包括北或东北方向,D对。偏东包括东南方向,A错。B、C错。
小题2:根据左图位置,甲地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属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是温带森林,A对。B、C、D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6所示等高线中,表示集水线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1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小题。

小题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
C.山脊D.山顶
小题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B.178米
C.220米D.255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判断下列有关地理现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乙村一年当中绝大部分时间看不到日出景观
B.A处能形成壮观的瀑布
C.图示区域最高处海拔超过900米
D.河流下游段自西北向东南流
小题2:甲乙两村的最大高差约为
A.199B.299C.399D.499
小题3:甲乙两村之间将要规划建设一条村级公路,要求最大坡度不得超过20%[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l000/o],那么这条公路的合理设计长度最接近
A.6kmB.9kmC.12kmD.15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某地区平均年温差图。

材料二 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某一城市的气温、降水量资料。
月份
气温/℃
降水量/mm
月份
气温/℃
降水量/mm
1
-1.6
77
7
24.0
89
2
-0.5
58
8
23.2
77
3
3.8
87
9
19.2
82
4
10.4
95
10
13.0
67
5
16.3
101
11
4.9
78
6
21.7
117
12
-0.5
68
(1)描述该地区中部年温差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16分)
(2)依据材料二写出其气温、降水特征,并判断所属城市。(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年秋末,我国南方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同一种斛树甲区域的树叶较乙区域明显要“红艳”,而且落叶较少。据此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甲区域的斛树生长有别于乙区域,因为甲区域
A.东北部有高地B.比乙区域海拔高C.比乙区域坡度缓D.比乙区域更宽阔
小题2:图示公路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85米B.75米C.65米D.45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气温距平(单位:℃)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读“亚欧大陆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A、B分别在不同等距平线上,回答小题。

小题1:若A地1月均温是5℃,则B地1月均温最有可能是  (  )
A.-16℃B.-14℃
C.-11℃D.-7℃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岸受暖流影响且地势很高,所以气温距平较小
B.东岸的太阳辐射较弱,所以气温距平较小
C.西岸受暖流和西风的影响,所以气温距平较大
D.西岸终年多雨,大气的保温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气温距平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A.21℃或18℃B.23℃或14℃
C.17℃或18℃D.19℃或15℃
小题2:图中P地地形可能是
A.洼地或山谷B.山丘或鞍部
C.洼地或山丘D.山谷或山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图所示的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与乙图相等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C.沿EF常常发育河流D.AB处的坡度比EF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