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一选修3:旅游地理】
新西兰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既能观赏汤加丽罗国家公园火山的壮丽,也能欣赏峡湾国寡公园峡湾的幽美,还能看到凯库拉外海游弋鲸鱼的新奇。下图示意新西兰部分旅游资源分布。
分析新西兰这些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6所示。图7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6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2.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 B.中午前后 C.日落前后 D.午夜前后
3.推测目前此方法没有被世界各地用以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效率低 B.破坏环境 C.成本高 D.技术不成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 增大 B. 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实验学校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市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断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实验学校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地区某沟谷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
A. 荒漠 B. 水乡 C. 森林 D. 草原
2.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
A. 炎热干燥 B. 温暖湿润 C. 寒冷潮湿 D. 寒冷干燥
3.图中河流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
A. 流量大而稳定 B. 流量季节变化小 C. 含沙量大 D. 没有冰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二月素质测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辽东湾是我国封冻期最长、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海区。但目前尚未大规模开采。下图示意辽东湾位置和范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封冻期最长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辽东湾封冻会导致
A. 上空空气湿度增加 B. 区域内降雪量增加
C. 冰面风力显著减弱 D. 冰下海水盐度升高
3.推测目前辽东湾海冰尚未大规模开采的可能原因是
A. 运输难度大 B. 海水水质差
C. 开采成本高 D. 市场需求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上生物量是植被生长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水分是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主要指标。下表为我国某流域实验区测定出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状况的关系表,据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塔里木盆地 B. 三江平原 C. 黄土高原 D. 江南丘陵
2.该地最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A. 玉米地 B. 苹果园 C. 沙棘地 D. 铁杆蒿地
3.该地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 人工苜蓿 B. 坝地玉米 C. 苹果园 D. 沙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面气流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所处半球和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看,它属于
A. 北半球、高气压 B. 北半球、低气压
C. 南半球、高气压 D. 南半球、低气压
2.该气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A. 狂风呼啸 B. 阴雨绵绵 C. 高温多雨 D. 晴朗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
A.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B. 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C. 多年平均蒸发量 D. 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