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冯其庸的大国学

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常说,自己是稻香世家。后来,他家的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

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学校关闭,冯其庸失学了。后来他又曾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后来,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他眼前逐渐打开。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三藏法师传》《古文观止》《聊斋志异》等,都是在小学之后、初中之前.、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冯其庸经济上虽然贫困,但在无锡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得益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

1946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最强调经典教育,通识课与经典课并重。比如《国学概论》《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等都是通识课,而《论语》《孟子》《史记》《楚辞》等都是选修课,此外还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

在无锡国专,冯其庸亲承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的教诲,领略了大师们学术的深厚与精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后来,冯其庸在总结无锡国专对自己的影响时,深情地写道:生我者父母,长我者母校也。

1954年,冯其庸从无锡女中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所有成绩,都从这里起步;所有的磨难,都在这里发生。在历次运动冲击过后,冯其庸留下了累累硕果。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用任何现代学科来概括这些都很困难,或许,只有用国学这个词语来概括冯其庸的学术人生最为合适。

2005年,冯其庸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他一生的国学积累,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作为首任院长,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冯先生当初倡导的三个规范,至今都在人大国学院施行,对于国学的未来,冯其庸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学术成绩永远是有限的,教育的希望才是无限的。他认为,后生才是国学的希望,中国文化的希望。这是学者的情怀,也是教育家特有的情怀。

(摘编自孟宪实《冯其庸的大国学》、叶君远《冯其庸传》等)

相关链接

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有一些学者认为,传统的经史子集、乾嘉以来的经学学派等等才是国学;但是我觉得,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学问。凡是我们民族的、自己的学问,都应该算国学。今天的国学要更新,更新不是排除里头什么东西,而是要吸纳更多的兄弟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到我们的国学的范畴里来,使我们研究国学的人能够视野宽阔,不是仅仅拘泥于传统的乾嘉以来的经史子集。(《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通识教育与经典教育并重,这种扎实的学风有助于保存传统文化,对当代教育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B.冯其庸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不仅因其涉猎广泛,学问渊博,成就斐然,还因其在国学教育中身体力符,率先垂范。

C.冯其庸的大国学理论,体现了继承传统、兼容并包、民族平等的基本理念,其科学性和独创性是毋庸置疑的。

D.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的基本规范,是对无锡国专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其作为教育家的眼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冯其庸将书斋命名为瓜饭楼、著作结集为《瓜饭楼丛稿》,与其说是纪念早年的艰难岁月,不如说是文人的雅兴使然。

B.家境贫穷、时局动乱使冯其庸无法专力读书,但这也促使他最大限度地博览群书,客观上取得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

C.无锡国专的求学经历,使冯其庸的治学由零散、自发变为系统、专业,这是冯其庸一生学术辉煌的坚固基石。

D.冯其庸早年读书习惯的养成、无锡国专办学的成功,都说明地域文化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E.冯其庸将个人的教育理念付诸现实,通过教育薪火相传,他的国学情怀,最终在人大国学院找到了托付。

3冯其庸的求学、治学之路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E

【3】只有直面逆境和苦难,自强不息,勇于探索,才能成就大业。个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关系极大,与文化抟承、文化氛围息息相关。一个人的命运,总是和民族荣辱、国家兴亡、时代风云密不可分的。只有胸怀国家,以天下为己任,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强烈的求知欲、宏阔的视野、百折不回的韧性,是成才的必备品格。(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能力。C项,不正确,属于无中生有,文章没有说冯其庸的大国学理论体现了继承传统、兼容并包、民族平等的基本理念,其科学性和独创性是毋庸置疑的更是无稽之谈。A项,表述正确,内容来源于上文第三段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最强调经典教育,通识课与经典课并重等,这与选项表述的内容相符。B项,正确,内容来源于上文相关链接①“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等,这项的表述与文章内容相符。

【2】A项,不如说是文人的雅兴使然错误,不符合文本内容。B项,客观上取得的效果远远超过学校教育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C项,最恰当,内容来源于文本第三、四段:1946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后来,冯其庸在总结无锡国专对自己的影响时,深情地写道:生我者父母,长我者母校也。’”D项,地域文化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欠妥,歪曲了文本的相关内容。E项,最恰当,内容来源于文本最后一段,文章说:冯其庸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他一生的国学积累,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冯先生当初倡导的三个规范,至今都在人大国学院施行,对于国学的未来,冯其庸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学术成绩永远是有限的,教育的希望才是无限的。他认为,后生才是国学的希望,中国文化的希望。对照选项的表述,与文章的内容相符。

【3】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人物事迹、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道试题的考查重点在启示上,冯其庸的求学、治学之路给了我们的人生启示,要结合文本中传主的事迹来解答,要有自己的见解,从勇于从逆境中崛起、个人的成长的主要因素、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不断学习和追求五个方面来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We’ll do a really ___ house cleaning before the New Year.

A. total

B. complete

C. thorough

D. whol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He seems to be giving the impressionthat he didn't enjoy himself in Paris _______, hehad a wonderful time. (2012 .江西)

A. Above all

B. What's more

C. As a result

D. On the contrar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In the lecture, I can only give you apurely view of how we can live life to the full and mak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future.(2010 .湖北)

A. private

B. personal

C. unique

D. differen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Every possible means ______ to save the woundedsoldier up to now.

A. was tried

B. were tried

C. have been tried

D. has been tri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______my explanation, he finally understoo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ords.

A. Because

B. For the reason

C. As

D. As a result o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I didn't want ______ stupid but I just stood before my classmates with nothing in my head.

A. to sound

B. to be sounded

C. sounding

D. being sound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

A.④③①② B①③④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_____(对伤患者的)急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