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10分)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重庆市渝北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A. 光照条件 B. 热量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土壤条件
2.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交通 C. 政策 D. 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郸城一高东校区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B.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减弱
C.在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因素可能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D.在社会经济因素一直以来就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环境保护”模块(10分)
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北京城区被久违的多日蓝天所拥抱,空气质量连续优良,交通顺畅。据统计,11月1日至12日,北京空气中各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媒体和网民将这种好天气称作“APEC蓝”。完成(1)—(3)题
(1)与蓝天相关的大气作用是(2分)
A.吸收 B.反射 C.散射 D.保温
(2)分析北京城区秋冬季节经常出现严重大气污染的原因。(4分)
(3)说出造成“APEC蓝”的主要可能措施。(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东南亚三个国家的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以看出2010年与2000年相比
A.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都上升 B.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都上升
C.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都上升 D.柬埔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最小
2.对2010年产业构成及其推断正确的是
A.泰国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最合理 B.柬埔寨处于区域发展平衡阶段
C.缅甸单位产值劳动数量最少 D.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柬埔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上月考二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C.风力侵蚀减弱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秋期高三上入学测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面两图分别表示福建省1960~2005年的“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甲)和“台风年降水总量的变化”(图乙)。读图,完成下面问题。(10分)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说明台风形成的主要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下图),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东半球北半球,此日M地有极昼现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M点为晨昏线与其所在纬线的切点,此时北京时间是( )
A.2时40分 B.3时40分
C.9时20分 D.15时20分
2.若M点为晨昏线与其所在经线的交点,且M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3°26′,则M地的纬度最可能是( )
A.66°34′N B.69°N
C.80°N D.9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