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公元前 28 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
A. 耀斑 B. 黑子 C. 太阳风 D. 日珥
【2】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
A. 光球 B. 色球 C. 日冕 D. 大气层之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P岛是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 2010年春季,该岛的火山多次喷发,目前已进入火山喷发活跃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P岛多火山,多地热资源的原因
A. 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B. 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C. 位于美洲板块内部
D. 位于大西洋的海岭附近
【2】造成图中甲、乙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 洋流、地形
C. 太阳辐射、洋流 D. 盛行风、地形
【3】P岛的岩石经外力作用后可形成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石灰岩 D. 岩浆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聚落属于 状聚落,是因近水源而沿伸展,或避免洪水而沿 延伸。B聚落属 状聚落,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 。平原和 地区的聚落多属于这一类型。
(2)C聚落的分布表现出 、 的特点。
(3)图示四处聚落,若A位于高原上,应分布在 上,原因是 。
B若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其发育条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自然界两种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两种物质循环是 ( )
①水循环 ②氧循环 ③碳循环 ④二氧化碳循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图中a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 )
A. 侵蚀作用 B. 沉积作用
C. 固结成岩作用 D. 风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资源中,我国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A. 石油 B. 水 C. 耕地 D. 煤炭
【2】图中反映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A. 总量丰富 B. 总量缺乏 C. 人均占有量少 D. 人均占有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5 000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
(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就提高卫星发射初始速度而言,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 拜科努尔(46°N) B. 肯尼迪(28°N) C. 酒泉(40°N) D. 库鲁(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示意图。m表示大陆海岸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图示区域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 甲位于大洋西岸
B. 甲位于大洋东岸
C. 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D. 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2】若甲、乙两地的1月和7月温差分别为16 ℃和6 ℃,b、d两线数值分别为24 ℃、25 ℃,则a、c两线数值依次为
A. 18 ℃、8 ℃ B. 9 ℃ 、19 ℃
C. 8 ℃、18 ℃ D. 19 ℃ 、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区域图,完成以下两题。
【1】西藏地区( )
A. 河湖稀少 B. 年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
C. 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 D.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
A. 热量更充足 B. 降水量更大 C. 光照更充足 D. 土壤更肥沃
【3】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上,大都是干旱的沙漠或荒漠,而我国在这一纬度却是鱼米之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
A. 我国海域面积大 B. 我国这一纬度上地形是平原
C. 副热带高压的作用 D.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