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2-9是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化开始的时间有何不同?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五国中,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 。该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中1975年就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国家是 _________。该国1985年以后,城市人口开始微弱增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特点及读图分析能力。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二战”之后巴西的城市化发展最快,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英国是所有国家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积极发展城市经济,吸引年轻人回城居住,使1985年之后城市人口开始微弱增长。

答案:(1)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中国家起步晚。

(2)巴西      不相适应

(3)英国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仪征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选修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读日本、印度两国图,对两国在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方面进行比较。(9分)

(1)你认为描述这两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都应包含哪几方面?(至少三点)(3分)
                                                                            
(2)两国海运业发展水平不同,日本海运业十分发达,主要原因是                   
                                                                    。(2分)
(3)日本、印度都是世界重要的钢铁生产大国,所不同的是,日本所需原料需从国外输入,如日本重要铁矿石来源国是南半球的             ;钢铁企业多分在沿海地带。而印度钢铁工业多分布东北部地区,其原因是                       。(2分)
(4)制约两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同,制约日本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利社会经济因素突出反映在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江苏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选修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读日本、印度两国图,对两国在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方面进行比较。(9分)

 

 

(1)你认为描述这两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都应包含哪几方面?(至少三点)(3分)

                

(2)两国海运业发展水平不同,日本海运业十分发达,主要原因是                   

                                        。(2分)

(3)日本、印度都是世界重要的钢铁生产大国,所不同的是,日本所需原料需从国外输入,如日本重要铁矿石来源国是南半球的              ;钢铁企业多分在沿海地带。而印度钢铁工业多分布东北部地区,其原因是                        。(2分)

(4)制约两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同,制约日本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利社会经济因素突出反映在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材料一: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图中A城市开幕,有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加峰会。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6.4度之间。

材料二:

A城市1961—1990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0.1

-0.1

2

5.6

10.9

15

16.4

16.3

13.3

9.6

5.1

1.8

降水(nm)

36

24

34

35

40

45

57

55

53

47

52

47

降水日数

17

13

14

13

13

11

13

13

14

14

17

16

材料三: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某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对煤炭产业生产流程模式的改造。

   (1)据材料二概括A城市气候特征,并分析其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分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

   (3)在材料三的生产流程模式图中,H是           厂。简述该产业结构模式的主要优点。

   (4)随着某区域煤炭资源枯竭,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可以从哪些方面挖掘潜力?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5年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命令,决定当年在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减免田赋并实行二五减租……结果“田赋虽免,租之减否,无人过问,蒙其利者徒有地主”。据官方对9个省的调查,有8个省基本未实行,如湖南“实行减租者殆无一人,即该省关于推行减租办法尚未拟订,致全省农民期望政府施行保障佃农减低租额甚为迫切”。……

    (1947年)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有各根据地代表参加的全国土地会议,讨论土改的政策方法等问题……在进行土改较早、较彻底的山东,据渤海地区对人均占有三地情况的调查,土改前贫雇农1.5亩,富农9亩,地主24亩,土改后贫雇农3.88亩,富农3.9亩,地主2.8亩……据统计,内战期间山东根据地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前后动员民工担任运输等任务者超过1000万人。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

   (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农村政策都进行了调整。据材料一指出国共两党各自制定的基本土地政策及其施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共双方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1956年实现农业集体化以来,到1978年的20多年中,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始终在300公斤上下徘徊。1984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近400公斤,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

   (2)结合人民公社体制的主要弊端,分析材料二所说“人均粮食产量始终在300公斤上下徘徊”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粮食生产实现重大突破的转机是什么?

    材料三

      (3)据图1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4)切实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据图2分析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及原因。

   (5)珠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原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在全国的地位明显下降,试分析原因。

材料四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关数据表

   (6)据此,有同学得出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的地位逐步下降”。请你结合图表信息,运用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加以评析。

   材料五  几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产品价格偏低等因素的影响,粮食求大于供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2007年粮食价格比上年上涨6.3%。同年12月,国际大米、大豆、玉米、小麦等价格分别比同期上涨83.7%、74.0%、12.7%、13.3%,几乎所有国家都难逃这一轮粮食涨价风潮,居高不下的粮价甚至成为威胁发展中国家稳定的因素,有些国家采取提高税收的政策限制粮食出口。

   (7)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面对这种局势,我国应如何提高应对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