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面两幅“著名海峡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甲、乙两海峡附近区域的气候特征_______。
(2)比较甲、乙两海峡附近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差异_______。
(3)1月,一艘由甲海峡开往乙海峡的轮船,经过甲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乙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麻丘中学、十七中、桑海中学高一3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
A. 林海雪原 B. 大漠孤烟 C. 椰风海韵 D. 奇山秀水
2.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
A. 城市化水平高 B. 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C. 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 城市南多北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盐碱化 ④空气污染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红石滩总是与雪山冰川联系在一起,在红石滩出现的地方,不远处一定有雪山冰川。燕子沟、陈塘沟……都离雪山冰川很近很近。研究发现,红石上的藻类属绿藻门橘色藻科中的约利橘色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材料判断,红石滩上的藻类喜欢的环境可能是
A. 亚热带湿润地区
B. 寒冷荒漠地区
C. 热带雨林地区
D. 低温潮湿地区
2.图中红石滩分布地区
A. 地质复杂多灾害 B. 近年来雪线下降
C. 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河流河床形态都为U型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巴西(如图所示)光照资源丰富,近年来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但光伏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极低,目前巴西的发电结构仍以水电为主。从最新的上网电价(电网购买发电企业电力和电量计量价格)来看,水电站约为100雷亚尔/兆瓦,风电约为200雷亚尔/兆瓦,光伏电站约为300雷亚尔/兆瓦。据此完成下题。
推测促进巴西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河流年径流量减少②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③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④巴西对环境保护日趋重视,大量水电站面临拆除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7届浙江省建人高复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2004年至2014年中国人口增长幅度示意图(港澳台资料缺失)。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时间内,新疆人口增长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高
②环境优美,人口迁入
③资源开发,人口迁入
④医疗水平高,死亡率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四川省的人口变化状况,将会
A. 提高城市化水平 B. 降低人口老龄化
C. 人地关系矛盾加重 D. 提高妇女生育率
3.“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最先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
A. 数量 B. 性别构成
C. 职业构成 D. 年龄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栓皮栎的树皮在树干水分较少时采剥,风干后作为制造软木塞的材料。下图是某国示意图,栓皮栎主要生长在该国的南部地区。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国采剥栓皮栎树皮的最佳季节是
A. 春季 B. 秋季 C. 冬季 D. 夏季
2.对A河与B河径流量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A. A河汛期出现在夏季,B河汛期出现在冬季
B. A河径流量的变化比B河小
C. 两河径流量的变化都较小
D. 两河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