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0.尼日尔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量的变化特点(  )
A.都不断增加B.都不断减少C.增加-减少-增加D.减少-增加-减少

分析 尼日尔河发源于几内亚境内的富塔贾隆高原(西非水塔)东南坡,是西非最大的河流.上游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解答 解:上游接纳众多支流,水量丰富湍急;中游段河道呈一向北弯曲的大弧形,流经平原和沙漠地区,因蒸发加强而逐渐减少,支流较少,具干旱区“客河”特点;下游段流经雨水充沛地区,河系发育,水量丰富,支流众多,利于航行.因此尼日尔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量的变化特点是增加,减少,增加.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尼日尔河流量的变化,关键是结合流域内的气候和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探究课题:草地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Ⅰ、实验准备材料:
校园内选取一定坡度且表层平坦、形状规整的草地,木板若干,两桶水(水量相同),固定拼接木板的材料及工具.
Ⅱ、实验过程:
(1)用木板隔离出约1平方米的草坪,要求草类植物品种单一,长势良好,修剪规整,在底端的木板开一较小的出水口;同样在相邻处用木板隔出与前者同样大的裸地.两隔离区域周边的木板要求拼接良好,除底端出水口外,其它边框不漏水.
(2)先后把两桶水倾倒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域内,要求倾倒时用力平稳.
Ⅲ、观察内容:
(1)在隔离区域内(木板框内)形成径流的先后.
(2)出水口处水量的多少.
(3)从出水口端流出水的浑浊程度.
Ⅳ、实验结果与总结:
(1)在此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
在水倾倒后形成径流较快、出水量较大的是裸地(裸地、草地);
在出水口端流出的水较浑浊的是裸地(裸地或草地).
(2)请总结出(两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草地在“保水持土”方面发挥的作用:
①避免雨水流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保土保肥;
②延缓径流下坡时间,增加了下渗量、涵养水源.
Ⅴ、实验后的思考:
(1)草地除了在本实验中体现出的作用,还有哪些其他的价值?①防止风蚀;②放牧牛羊.
(2)你认为本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准备过程复杂,耗时长、耗力大.
Ⅵ、拓展延仲:
如:不同地区或环境下的草地发挥的作用有差别,请写出以下各处草地的作用: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防风蚀.
②南方低山丘陵区:保持水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田纳西河流域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小麦B.大豆C.甜菜D.棉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有关黄河各河段“病症”的主要成因及“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修筑梯田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泥沙淤积--疏浚河道、加固堤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由于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  )
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B.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锐减
C.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河水季节变化加大
D.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
A.春分至立夏B.芒种至小暑C.小满至夏至D.小暑至处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读图“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四川省已有大小服装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形成了覆盖西服、时装、休闲装、童装等门类的产业基础.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

(1)我国服装产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ACD(选择填空).
A.交通便利    B.劳动力价格高   C.技术水平高    D.工业基础好
(2)试从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分析服装产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原因.
(3)四川省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优势区位条件有服装产业基础好、市场庞大、政策支持.
(4)服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CD(选择填空).
A.就业压力增大   B.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C.产业结构调整   D.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