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B.汝独不欲修之 修:修订。
C.汝为敝人矣 敝:见识浅陋。
D.茂辟左右问之曰 辟:屏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B.苟如此,律何故禁之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今我以礼教汝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河南郡为置守令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茂心地善良,有人把他的马认成了自己的马,卓茂明知对方认错了却不辩解,而是让那人把马牵走了。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登府送马,并向卓茂诚恳道歉。
B.卓茂办案严谨,在处理亭长收受别人的米肉这件案子时,为了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他不仅与送米肉者详细交谈,还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从而做出了合乎情理的判断。
C.卓茂认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是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在自愿的前提下,乡邻之间,吏民之间表达馈赠之礼是合乎礼仪的,不应随便把“受礼”提到“违法”的高度。
D.卓茂关于律法与人情的训导,合情合法,被密县的吏民普遍接受。在他的治理下,密县社会风气正,治安好,卓茂因此受到朝廷嘉奖,皇帝赞扬他所做的事是别人做不到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时 光 武 初 即 位 乃 下 诏 曰 前 密 令 卓 茂 束 身 自 修 执 节 淳 固 诚 能 为 人 所 不 能 为 今 以 茂 为 太 傅 封 曪 德 侯
【答案】
【1】B
【2】C
【3】B
【4】(1)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2)在这道门之内(在衙门之内),小的事情可以判罪,大的事情可以杀头。你暂且回去好好想想吧!
【5】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解析】
【1】“修”,应解释为“学习”。
【2】C项,以:介词,用。A项,乃:副词,表承接,于是、就/副词,表条件,才。B项,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表疑问、反问,为什么。D项,介词,为、替/当作、作为。
【3】B项“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是对“辟左右问之”的误解,正确的意思是让身边的属员回避。
【4】第(1)题的“为”“为”“将”的意思,根据文意译为“是……还是……抑或是……”求(所要)、嘱(嘱托、嘱咐)、以(认为)、遗(赠送)。第(2)题的“小者、大者”为名词性、论(判罪)、且(暂且、姑且)。
【5】读懂文意是断句的关键,善于将四个选项放到文段中比较,是选择断句正确项的技巧。做到这两点,断句就不难了。
【参考译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郡宛人。性格宽厚仁慈谦恭友爱。乡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与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起初卓茂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奉事孔光,孔光称赞他是长者。当时卓茂曾经出行在外,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道:“您丢失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拥有这马已经几年,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解开马给了他,自己拉着车离去,回头说:“如果不是先生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处找到了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
后来凭儒术被举荐为侍郎,又调任密县县令。他费尽心思教化地方,对待人民如同子女,总是用善行来教导大家,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亲近爱戴他,不忍心欺骗他。曾经有人告发卓茂属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的米肉,卓茂让左右回避,问那人说:“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那人说:“是我自己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赠送,他接受,为什么要告发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能让百姓不害怕官吏,官吏不收取百姓财物。现在我害怕官吏,因此送他米肉,官吏已最终接受,所以来告发。”卓茂说:“你真是个糊涂人哪大凡人类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道理。现在邻里年长的人尚且送他们礼物,这是为人之道中用来使人互相亲近的方式,何况官吏和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应该凭借威势权力强行索取礼物罢了。大凡人出生以后,就成群聚居,混杂相处,所以有了纲常礼义以便互相交往。你不想学习这些,难道能高飞远走,不住在人间吗?亭长向来是好官史,年节时赠送他米肉,是礼节啊。”那人说:“如果像这样,那么刑律为什么禁止这种事呢?”卓茂笑着说:“刑律规定大法则,礼义顺从人情。现在我用礼义教导你,你一定没有怨恨;如果用刑律来惩治你,你该怎么办呢?这衙门之内,小的事情可以判罪,大的事情可以杀头。你暂且回去好好想想吧!”于是那人接受了他的教诲,而那官吏则感激他的恩德。
当初,卓茂刚到密县,有些事务被他废置了,官吏百姓嘲笑他,邻城听到的人也都讥笑他没有才能。河南郡为他配置了代理县令,卓茂也不疑忌,处理事务同平常一样。几年后,教化于是盛行,道不拾遗。这时候王莽执政,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那时光武帝刚刚登上王位,就下诏说:“先前密州县令卓茂,约束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坚持自己的节操纯洁不变,的确能做好别人所作不到的。而今任他为太傅,封为曪德侯。”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As soon as she saw him, she that something had happened.
A. hoped
B. believed
C. sensed
D. guess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正 名
《吕氏春秋》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勃、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
凡乱者,形名不当也。人主虽不肖,犹若用贤,犹若听善,犹若为可者。其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所为善而从邪辟,所谓可从悖逆也。是形名异充,而声实异谓也。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尹文见齐王,齐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尹文曰:“愿闻何谓士?”王未有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尹文曰:“王得若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而不能得也。”尹文曰:“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否。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寡人弗以为臣矣。”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四行者,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士乎”?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于此,将治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民有罪则罚之,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之难治,可乎?”王曰:“不可。”尹文曰:“窃观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王曰:“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尹文曰:“言之不敢无说,请言其说。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夫谓之辱者,非此之谓也。”齐王无以应。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之谷,如卫。桓公尝以此霸矣,管仲之辩名实审也。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事亲则孝 事:侍奉
B. 民无非则非之 非:责怪
C. 是全王之令也 全:顾全
D. 管仲之辩名实审也 审:审问
【2】下列各项中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B. 而恶民之难治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桓公尝以此霸矣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D. 走而之谷 足以喻治之所勃、乱之所由起而已矣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邪说和君子之说形成对比,邪说会混淆对错,使是非颠倒;君子之说可以明确贤者与不肖者、治世与乱世之间的关系,能说清万物的情理、人生存的原因。
B. 君主虽然不贤能,但是如果能够任用贤者,听从好建议,做正确的事情,仍然可以免于祸患。否则,就会陷入灭亡的困境。
C. 尹文和齐王认为只要一个人具有了孝、忠、信、悌四种品行,那么就可以称为士,就可以让他做大臣。
D. 选文用尹文与齐王对士人的看法的例子,讲述了名分正当的重要性以及名实不符的危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译文:
(2) 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
译文:
(3) 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刑赏论
[宋]曾 巩
《书》记皋陶①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然及其罪丽②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以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酬也。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焉;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能然乎?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故刑不必察察③当其罪;赏不必予予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④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选自《曾巩集》)
【注】①皋陶(gāo yá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②丽:施加。③察察:明辨,清楚。④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刑薄则不必当罪 当:相当,与……相称
B.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 本末:主次,轻重
C.则有功者不必酬也 酬:酬报,赏赐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不经:不合常法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率天下之善 ②及其所之既倦
B.①则有功者易以众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尽其道以待物矣 ②木欣欣以向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C.“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儒家“爱人”和“民本”的思想。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译文:
②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词语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水溢出)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
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真义堂记
归有光
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太湖之水,遶①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自昔湖瀼②相连,茫然巨浸,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或有在于此者。其后通漕筑塘,水迹之非其故久矣。真义在今所谓致和塘上,今之塘,盖即古之江也。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乍大乍小,而阳城湖最大。从西北望之,水与天际,真泽国也。
世传梁天监时,于此置信义县。而后人失传,遂以“信”为“真”。或谓天监所置即真义,以“真”为“信”,盖为宋昭陵讳也。前元时,其地为金粟道人所居,极一时园池台榭之盛。四方名士,如张翥、柯九思、杨维祯、李孝光,皆馆于其家,号为玉山佳处。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尝求顾氏之处,买田筑室焉。然公自居城中,岁时一至而已。最后魏氏复盛于此,其田庐童仆,未知与往时顾仲瑛何如也?而余从舅恭简公,讲明河、洛之学,海内之士,往往来聚星溪之上。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故真义虽村落小聚,而名闻四方。
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诸子,而仲子浚甫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舅父母尝往来过诸子家,就其养。未几,二亲继谢。寻以倭奴侵掠内地,时湖上烟火不绝,独浚甫之堂无毁。于是尚僦居城中,欲俟寇平,将还其旧。而旦暮西顾,未能忘也,因求予作堂记。
浚甫有二孙,皆已胜衣,能趋拜。可知其后之繁衍昌大,而吾外舅厚德之报未有涯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①遶,rào,同绕。②瀼,河名。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昔湖瀼相连,茫然巨浸 浸:淹没。
B.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 放:水流出。
C.极一时园池台榭之盛 极:成为最……。
D.寻以倭奴侵掠内地 寻:搜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水迹之非其故久矣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而名闻四方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买田筑室焉 急于义而死焉者也
D.因求予作堂记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真义浦地理位置,河湖交会,“水与天际,真泽国也”,交代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B.金粟道人建起了美丽的亭台楼阁,吸引四方名士来开馆讲学,使这里形成超尘脱俗的人文气质。
C.我外舅魏家买田筑室,家业兴旺,兄弟懂河、洛知识,守孝悌之德,舅舅东溪于是建了真义堂。
D.以水为源,以人为主,以真为性,以义为本,文化内涵深厚;行文娓娓道来,自然而真切动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予 尝 访 其 遗 趾 求 所 谓 碧 梧 翠 竹 蓬 莱 百 花 之 坊 馆 不 可 得 而 见未 尝 不 慨 想 其 人 又 叹 其 高 标 绝 俗 如 冥 冥 飞 鸿 而 犹 不 免 自 掊 击 于 世 俗 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各题。
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媕婀①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②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
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予得而论序之。
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③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虽然,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以为疣赘云。
(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
【注】①媕婀:犹豫不决,缺乏主见。②中官:宦官。③骈技: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间稍自激励 激励:激发,奋进。
B.为外台之极品 极品:最高级别。
C.恂恂如懦生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D.然存者不能什一 什一:十分之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或以不知时务疑之 长太息以掩涕兮
B.多懦先之所未究 君之所知也
C.予得而论序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自举埋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与当时官场随波逐流无所作为风气的对比,文章突出了雍里先生不盲目依从,不夸
夸其谈,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品质。
B.被弹劾返家,雍里先生闭门读书,着力于文字,创作了不少抒发性情的诗文,他将文集
命名为《疣赘录》,明确表达其追悔之意。
C.作者认为“文”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言语表达应该归于道统,文道相称而不赞同
一味追求形式、技巧的文风。
D.本文引用、化用古代经典的句子来阐述“文”“道”关系,充分肯定了文章传统的价值,
巧妙地评价了雍里先生创作的意义。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夫 道 胜 则 文 不 期 少 而 自 少 道 不 胜 则 文 不 期 多 而 自 多 溢 于 文 非 道 之 赘 哉 于是 以 知 先 生 之 所 以 日 进 者 吾 不 能 测 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
译文:
(2)至自谓甫弱冠人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动词,围,包围。
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表判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C.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委:丢弃,抛弃。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固若金汤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江山险固,沃野千里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蔺相如固止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这样就高度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B.孟子从实际战争结果和政治道理两方面来论证观点,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C.孟子的论辩采用对比手法,以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进行对比,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进行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
D.孟子认为:只要天下人都顺从了,再去攻打那些不顺从的,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____________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A.⑤①②④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⑤①④ D.⑤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