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
D.夜晚地面辐射强
小题2: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
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的差异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1: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地面状况不同。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我国气候特征的表现的是:
A.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和年际变化小
B.我国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之北,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
C.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D.我国长江以南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耕作的粮食产量增减状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全球温度上升3℃后,靠雨水耕作地区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是
A.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和资金的保障没有减产
B.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小题2:全球温度上升3℃后,除了对粮食生产带来影响外
A.总体上还会使全球自然灾害得到缓和B.物种因降水的增多变得更加丰富
C.还会改变全球水热资源的空间配置D.太平洋中的小岛将被完全淹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后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某地多年平均月降水及月均温分布图”,回答各题

小题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10°S~20°S之间
B.10°N~30°N之间
C.0°N~10°S之间
D.30°N~50°N之间
小题2:该气候的成因可能是
A.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
B.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C.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4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代表中纬西风带的序号是_________,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中纬西风带的风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1点的温度值为120C<TP1<160C
B  P2点的温度值为240C<TP2<280C
C 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此分布的原因为纬度位置
D 该地区为我国喜玛拉雅山地区
小题2:图中AA/、BB/的地形为(   )
A BB/为山峰   B AA/为山脊   C AA/为河谷地形   D BB/为一东西向山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10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冷空气不断侵入我国。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2月9日,华北大部、黄淮及江淮北部水量不足50毫米,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持续少雨使中国华北、黄淮等地气象干旱迅速发展。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1)读图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地区出现气象干旱的自然原因。(10分)

(2)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说明华北地区合理用水的地理意义。(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A.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B.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C.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D.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