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图中AB线是
 
(填晨线或昏线),A点的昼长是
 
小时.
(3)图中A、B、C、D四点中,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4)C点地方时为
 
,D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5)图示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
 
点(近日点或远日点),此后的半年内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专题:
分析:(1)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表示北半球的冬至日.
(2)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为晨线,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为昏线.昼长主要根据昼弧的长度来求.
(3)夏至日从南向北昼长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在侧视图中: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为18:00.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90°-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与当地纬度的差值).
(5)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解答: 解:(1)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说明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AB为昏线.此时为夏至日,A点位于北极圈上,应该为极昼,昼长为24小时.
(3)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纬度越低昼越长,所以昼长由短到长的排列为BCD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DCAB.
(4)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为18:00,所以C点地方时为18点.D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D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
(5)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此时地球公转在远日点附近,此后半年内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故答案为:
(1)夏至日    23°26′N
(2)昏线    24
(3)BCDA      DCAB
(4)18点   90°
(5)远日    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能通过光照图判断节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溏处处蛙.”诗句中所描述的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另一性质的锋面,该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降水时间短
B、降水强度很大
C、持续阴雨
D、影响范围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对该日天气形势分析符合实际的是(  )
A、西安(34°N,109°E)风力大于北京
B、台北晴,偏北风
C、首尔阴雨,西南风
D、东京阴雨,偏东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多云的夜晚气温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的原因是(  )
A、地面辐射
B、地面反射强
C、大气逆辐射强
D、大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分析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测量位置 距地面的高度(米) 测得的气压(hPa) 测量时间(格林尼治时间)
A 1.5 1036 2013 01.17.14:00
B 1.5 1004 2013 01.17.14:00
C 5500 506 2013 01.17.14:00
D 5500 512 2013 01.17.14:00
(1)四点气压差异由热力原因形成,在图11中相应的位置标上C、D两点,并画出热力环流图.
(2)比较AB两地昼夜温差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1~13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图为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读图完成 本题.有关拉萨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河谷近地面降温慢,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形成逆温层,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某地(35°N,112°E),9 月23 日,为了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应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
A、25°B、35°
C、65°D、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上海地区(31°N)如果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那么,集热板与水平屋顶的角度达最大的应是(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