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下列题目:
(1)从人均耕地变化曲线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日趋________,这一趋势若不能得到有效地缓和,按1965~1975年的速度发展,大约在2030年,我国人均耕地将趋近于________。
(2)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已经不多了,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等省,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林地或草地)。
(4)当前,我国耕地不但在数量上减少,其质量也不断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13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 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现象的发生会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2)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 ]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 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良田。右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现象的发生能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①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8年以来,粮食危机席卷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凸显。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项目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人口(亿人) | 14.42 | 15.47 | 16.00 |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 6056 | 6838 | 7360 |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 420 | 442 | 460 |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955―2006年我国的人均粮食产量总体趋势为 ,主要原因有 。(双项选择)
A.人口总量下降 B.耕地面积减少 C.水利设施建设 D.农业科技发展
(2)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 ,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单项选择)
A.地质灾害频繁 B.全球气温变暖 C.夏季风强弱不定 D.冬季低温严重
(3)材料一有两个波幅变化显著阶段,依次是 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波幅大的主要原因是 (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4)依据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两大趋势分别是 、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长江三角洲(图一)位于30°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图二)大致位于43°N至48°N之间,我国东北地区中部。读下图,完成2 ~6题。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这两个区域在自然地理环境上存在的差异有( )
(1)工业基础的差异 (2)矿产资源条件的差异
(3)气候条件的差异 (4)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A.(1)(4) B.(1)(3) C.(2)(4) D.(2)(3)
3、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A.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 B.农业走向专业化、机械化
C.粮食商品率高 D.全球变暖
4、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
A.都临海洋 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 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5、地理环境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水热条件好,种植棉花、甜菜 B.一年两熟到三熟
C .西部草原分布广,发展了畜牧业 D.湖面较宽,水产业较发达
6、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
A .长江三角洲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水
B.长江三角洲热量充足,松嫩平原热量不足
C.长江三角洲气候雨热同期,松嫩平原雨热不同期
D.长江三角洲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