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自古至今起主导作用

B.婚姻家庭对人口迁移无任何影响

C.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不同时起作用

D.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具有很高的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使长江上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涌入江河,河道湖泊淤塞。这是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

  材料二 1998年洪灾的成因与教训:1998年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也就是说,主要是天灾造成的。当然也与多年来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有关。这次洪水再次告诫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洪灾这件坏事中引出有益的结论:这次洪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自然灾害是件坏事,但通过同它的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从而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材料三 1998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四川省政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决定从1998年起,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连续13年每年拨给四川省4.8亿元,四川省出资4.8亿元,用于森林工业经营林、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四川省政府在8月发布关于四川西部三角州两市一地全面禁伐天然林的公告,9月又宣布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以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在四川之后,重庆、云南、黑龙江等省市地区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同时,将帮助森林工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开辟新的财源。

(1)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说明滥伐森林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试从季风气候、流域干支流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长江容易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3)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试分析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原因。

(4)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随后,四川省宣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战略?从哲学上分析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具有很高的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使长江上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涌入江河,河道湖泊淤塞。这是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

  材料二 1998年洪灾的成因与教训:1998年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也就是说,主要是天灾造成的。当然也与多年来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有关。这次洪水再次告诫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洪灾这件坏事中引出有益的结论:这次洪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自然灾害是件坏事,但通过同它的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从而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材料三 1998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四川省政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决定从1998年起,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连续13年每年拨给四川省4.8亿元,四川省出资4.8亿元,用于森林工业经营林、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四川省政府在8月发布关于四川西部三角州两市一地全面禁伐天然林的公告,9月又宣布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以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在四川之后,重庆、云南、黑龙江等省市地区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同时,将帮助森林工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开辟新的财源。

(1)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说明滥伐森林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试从季风气候、流域干支流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长江容易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3)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试分析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原因。

(4)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随后,四川省宣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战略?从哲学上分析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43

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山东、山西等华北各地,其中以北京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四面有房屋、中间有院子的一种住宅结构,其规模有大有小,小型四合院只有一进院子,大者有两三进和东西跨院,有的还有后花园。四合院有围墙封闭成矩形,房屋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排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上,门朝南开,有的大门前后有影壁,进门左转进入前院,院子南侧为倒座,旧时为佣人的住处,经垂花门进入中心庭院,分布在中轴线上坐北朝南的为正房,也叫上房,为主人的起居室和卧室,一般为一明一暗。正房的前方左右两侧为厢房,也叫下房、配房,一般用作书房、餐室或幼辈住房。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回廊相连。

(1)四合院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试分析该住宅结构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四合院也是人文社会环境的折射物,试分析该住宅结构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

(3)四合院是我国北方的传统民居,目前在北京仍保留有众多的四合院。结合你自己的理解分析现代城市保留历史文化景观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上海模拟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和核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反映,1990年前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国家是____________(国家名称),日本人均GDP超出德
         国时,城市化人口比重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反映德国产业人口变化的是哪一曲线____,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单项选择)
                                                                                                                                                        [     ]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4)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______。
(5)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     ] 
        A、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B、两国是世界第一、第二人口大国,都是以黄种人为主
        C、两国都是农业大国,稻米产量居世界前两位
        D、两国第一大城市都是港口城市,且都位于东海岸
(7)日本和德国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但经济、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差异明显,读图简述两国经
         济、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组成人类生存空间的各要素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经长期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使之达到一种动态下的相对平衡。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结合图,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简要说明二氧化碳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如何维持动态平衡的。

材料一:一方山水一方情。我国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的人们,长期以来坚持着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并形成一定的人地和谐的建筑典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我国江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在追求着“外适内和”的住区环境和居住品质。

(2)读图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江南水街的建筑布局与结构特点对“外适”(与当地自然环境适合和谐)的体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