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0分)该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6分)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4分)
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长三角的地面沉降)。
(1)结合图示资料反映,地面沉降的面积扩大,程度加深;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从过度开采地下水方面分析。
(2)防治措施主要从原因入手,即从保护地下水,增加下渗方面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5,完成2题。

小题1: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
小题2:甲为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B.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C.土壤深厚肥沃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7分)

(1)请从地理位置、工农业基础、自然资源、交通、政策等方面概述图示地区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3分)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你所了解的情况,简述该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广佛同城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同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A.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
B.人才资源不够雄厚,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
C.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
D.经济辐射能强,使经济腹地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该图是“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26~28题。

小题1: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①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小题2: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
①以旅游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3: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反映该省主要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沿边开放 边贸发展城市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3~5题。

小题1: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小题2: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正确的判断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渐减小
小题3: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目前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外来人口太多,劳动力过剩B.工业发展速度过快,经济效益不高
C.产业结构层次太高,员工素质滞后D.三废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②人均国民收入  ③对外贸易总额 ④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