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右图表示我国地理“四极”特征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我国的四极地区发展农业,耕地利用效率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红色产业”是指红花、番茄、枸杞等农产品的生产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发展该产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

2. 红花、番茄、枸杞等农产品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适合在气候干旱的地区生长。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省高三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的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征。图2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 )

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 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

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 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2.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

A.春季的东南丘陵 B.夏季的黄土高原

C.秋季的山东丘陵 D.冬季的天山山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省师大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轨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处时,北京时间为( )

A.6月23日21:20 B.6月23日21:24

C.6月22日21:20 D.6月22日21:24

2.当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西略偏南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 )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巴东一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1: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C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2: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

 

 

(1)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种类更加复杂。试分析原因。(6分)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及其自然原因。(5分)

(3)由材料2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外,还有__________ 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巴东一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2.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孝感高中高三十月调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左图为美国五大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1971~2000年),右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右图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孝感高中高三十月调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东经120°经线沿线每平方千米植物物质量线、降水量线、年均气温等值线的统计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植物物质量线、降水量线、年均气温等值线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 ③①②

2.关于A、B、C、D、E、F、各处叙述正确的是( )

①B处自然带的土壤类型是砖红壤;

②C处附近岛屿多地震灾害;

③C、D、E、F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④G处缺少F处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处比F处气温低、降水少;

⑤A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较充足,植被覆盖良好;

⑥C、D、E、F位于南半球,A、G位于北半球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海南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洋水汽西进,季风区广 ②地势阶梯分界线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 ③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④山区面积广,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水循环四:地下水》 题型:综合题

下面左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并说明与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有关的水循环环节。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3)判断A环节的名称,说明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

(4)据右图分析该河流流向及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5)与10年前相比,右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该变化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