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012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该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强度太大    B.排涝设施太差

C.绿地水塘太少    D.气象预警滞后

2.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 增加            B.b 增加

C.c 减少            D.d 减少

 

【答案】

 

1.B

2.B

【解析】

试卷分析:

1.城市内涝的形成根本原因是排水不畅,导致暴雨影响下市区大量积水。

2.“可呼吸地面”的最大作用是能透水,故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和城市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结合的关键是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城市化的影响(改变地面状况使下渗减少)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2012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该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强度太大B.排涝设施太差
C.绿地水塘太少D.气象预警滞后
【小题2】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 增加B.b 增加
C.c 减少D.d 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三元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⑴、⑵题。(20分)

材料一:2012年7月21日,北京经历了61年来最大强降雨,北京全市出现主要积水道路63处,积水30厘米以上路段30处。从二环到四环,大批道路严重积水,并造成部分路段交通受阻。随着大雨持续,多条环路陷入半瘫痪状态,大量汽车被淹。另据新浪网消息:我国“南涝北旱”格局改变,近年来华北地区年降水量逐年增多,近10年中有8年比常年偏多(截至2012年11月5日数据)。与此同时自2003年后,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一般较常年同期偏少1%—15%。持续近30年的“南涝北旱”格局初步显现转变趋势。

材料二:大气环流往往存在周期性变化,它的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较,每10年是一个年代)是造成区域性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

材料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位置如下图示。

中国雨带移动图

⑴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解释近十年来北涝南旱现象发生的原因。(10分)

⑵材料一所述现象给我国北方地区农业自然灾害防治、城市发展建设带来了哪些影响。(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012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该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1. A.
    降水强度太大
  2. B.
    排涝设施太差
  3. C.
    绿地水塘太少
  4. D.
    气象预警滞后

2.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1. A.
    a 增加
  2. B.
    b 增加
  3. C.
    c 减少
  4. D.
    d 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12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该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31.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强度太大    B.排涝设施太差

C.绿地水塘太少    D.气象预警滞后

32.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 增加     B.b 增加

C.c 减少     D.d 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