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的一个工业地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地带,这里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沿岸气候温和湿润 ②沿岸矿产资源丰富 ③沿岸交通便利 ④沿岸土壤肥沃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A.沿江地带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
B.沿江地带的技术、人才、信息可借助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方传递、转移 |
C.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
D.沿江地带东部丰富的能源可沿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方输送 |
A.气候温和湿润 | B.河网密集 |
C.矿产资源丰富 |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气候和土壤条件对工业生产影响不大;但是沿岸有色金属、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便于就近获得原料,降低运费;铁路、公路和长江航运等水陆交通便利,方便原料和燃料的运进和工业产品的运出。故选C。
【小题2】沿江西部可通过长江航运到东海,利于出口;沿江地带的技术、人才、信息可借助南北支流和南北向的铁路、公路,不断向南北方传递、转移;东部沿海产业可以通过长江向中西部推进;而沿江地带东部能源缺乏,不会向南北输送。故选D。
【小题3】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利于农业发展,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多于的剩余劳动力和农副产品;河网密集可以城市发展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临江面海,内河和海运便利,利于城市发展。故选C。
考点:长江沿岸地区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各小题。
【小题1】图中数字①②③代表水循环中蒸发、降水环节的分别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②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B.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
C.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 | D.土地盐渍化的形成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甲和图乙为南半球同一时刻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m、n为纬线,a、b为经线,两图图幅面积相同,但比例尺不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和b构成一个经线圈 | B.F点位于E点的正北方 |
C.图甲比例尺大于图乙 | D.F点昼长等于E点昼长 |
A.海南三亚沙滩上阳伞的影子最短时朝南 |
B.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间越来早 |
C.长春住宅楼内正午入室的阳光面积逐渐变大 |
D.山东泰山观日出的游客见太阳从东南升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下图是我国内陆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 B.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
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 |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
A.农业灌溉 |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
C.矿产资源开发 | D.气候异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位于北回归线上的汕头有时出现“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景象。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汕头出现这种有趣景象的原因是
A.太阳直射 | B.阴雨天 | C.观察角度不同 | D.太阳斜射 |
A.一年中最短 | B.12小时 | C.无法判断 | D.一年中最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A.∠XOF | B.∠FON | C.∠TOF | D.∠TON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
C.各地太阳高度一样 |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从北极上空看地表部分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
C.③—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
D.⑥—中纬西风带—西北风 |
A.①与⑤ | B.②与⑥ | C.③与⑦ | D.②与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面是安徽省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左图)和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右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1949?1980年影响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河流 | C.气候 | D.铁路 |
A.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数量减少 |
B.人口死亡率增高,老龄人口比重下降 |
C.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例下降 |
D.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