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几个世纪以来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各题。

1.下列有关图示洞庭湖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八百里洞庭风光不再,面积减小

B.洞庭湖湖水变浅

C.洞庭湖入湖水系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上升

D.洞庭湖调节洪水的能力下降

2.引起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B.荆江河段大量的裁弯取直工程

C.退耕还湖

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各题。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期末检测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此完成各题。

1.该省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土壤肥沃B.雨热同期

C.人均耕地多D.可垦荒地多

2.近十几年来,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B.雨热同期

C.市场扩大D.交通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过关检测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洪水监测和评估分析系统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过关检测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完成各题。

1.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

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

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城市发展慢

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

2.推动本地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C.大量来自内地的流动人口的涌入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湘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过关检测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我国区域发展差异显著。读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以新疆和江苏为例分析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产业结构的差异。

(2)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湘教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过关检测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当时的美国东北部工业城市匹兹堡被称为“没有屋顶的地狱”,其后经过综合整治,已成为“知识城”。据此完成各题。

1.下列不属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原因的是(  )。

A.资源衰减B.劳动力不足

C.设备老化D.污染严重

2.为促使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

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

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

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时训练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创优必修3 1.4 区域经济联系课时训练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完成了三次大型的产业转移,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

材料三: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国家

地区

每个雇员年产

值(千美元)

日工资

(美元)

年工资/

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

(1)根据材料一、二写出全球前三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策源地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哪些区域。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4)简述产业大量转出对转出地就业和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