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分析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华南沿海地区的腾飞;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21世纪初,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武汉长沙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则为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包括海西经济区在内的11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
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具有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相关资料
(1)海西经济区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有哪些?
(2)据图8分析三大经济圈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
(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乙村规划发展为中等城市。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看,图10中1应为 用地,3为 用地。如果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布局化工厂,你认为哪里最合适?请解释原因。
(4)请你根据图9中的信息,谈谈该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5)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今后发展的优势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广东省工农业发展的有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糖蔗、10万公顷北运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12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果、药材等。
材料二 广东省1998年一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表
增加值构成(%) | |||
行业名称 | 1998年 | 2001年 | 2004年 |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 39.4 | 40.1 | 41.1 |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 23.8 | 20.6 | 15.24 |
潜力产业: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 2 | 4.6 | 6.6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试地理卷(文综) 题型:综合题
(36分)分析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华南沿海地区的腾飞;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21世纪初,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武汉长沙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则为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包括海西经济区在内的11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
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具有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相关资料
(1)海西经济区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有哪些?(6分)
(2)据图8分析三大经济圈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10分)
(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乙村规划发展为中等城市。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看,图10中1应为 用地,3为 用地。如果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布局化工厂,你认为哪里最合适?请解释原因。(10分)
(4)请你根据图9中的信息,谈谈该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10分)
(5)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今后发展的优势产业。(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09年1月14日讯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今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人数超过23亿。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从材料二看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___(经济地带),结合材料二,试分析其原因。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3.近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 )
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试地理卷(文综) 题型:综合题
(36分)分析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了华南沿海地区的腾飞;90年代浦东新区的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21世纪初,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武汉长沙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则为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9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包括海西经济区在内的11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
海西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具有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相关资料
(1)海西经济区地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有哪些?(6分)
(2)据图8分析三大经济圈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10分)
(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乙村规划发展为中等城市。从城乡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看,图10中1应为 用地,3为 用地。如果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一处布局化工厂,你认为哪里最合适?请解释原因。(10分)
(4)请你根据图9中的信息,谈谈该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10分)
(5)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区今后发展的优势产业。(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