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甲、乙两国水系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甲、乙两国中面积较大的是哪国?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填表说明甲、乙两国河流的共同特征及形成原因。
 
共同特征
形成原因
流向
 
 
流量
 
 
 
 
结冰期
 
 
3.分析两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简要分析原因
甲国:                                                                         
                                                                               
乙国:                                                                         
                                                                               

1.甲 根据图上所示的经纬度可知,表示甲国的示意图比例尺较小;图幅相同,比例尺较小,反映的地区面积较大(2分)
 
共同特征
形成原因
流向
由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流量

降水量大
季节变化大
降水季节变化大
结冰期

纬度低,气温高
2.
3.甲国:夏半年,西(西南)部地区降水量大于东(东北)部;冬半年,东(东北)部地区降水量大于西(西南)部。(2分)原因:甲国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受西南季风影响;冬半年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夏半年西部降水较多,冬半年东部降水较多。(3分)
乙国:全年东(东南)部降水量大于西(西北)部。(1分)原因:乙国盛行东南信风,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在东南部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2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32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9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6分)
(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6分)
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10。
(3)据图10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8分)
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

(4)有红树林分布的沿海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做起的作用是                。(3分)
(5)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图11、图12)。请从旅游景区三要素来简要评价这种做法。(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北京时间2 0 0 4年12月2 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E岛西北近海(3.9°N、96°E,A字母右边的黑点位置)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千米。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材料和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C _____ (国家),E____  岛,D  ___  海峡,H _______ 半岛。(4分)
(2)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地方时为__ 时____ 分。(2分)
(3)C半岛的夏季风与中国东南部的夏季风在风向和成因上有何区别?(4分)
(4)J国是非洲遭受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中国的海南岛离震中比J国近,却毫无影响,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左上图中A、B、C三地是我国干旱严重地区,但成灾季节及原因不同。A地干旱多发生
在_________季,成灾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多发生在_____季,当B地发生干旱时,雨带位于右上图中___ 处(请填字母)。
2..右上图中雨带北移至E处时,产生的天气现象及原因是。
3.当图中C地发生干旱时,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多项选择)
A.雨带位于右图中D处,所以南方出现干旱     B.塔里木河可能出现断流
C.天山放牧位于森林带以下的牧场             D.南极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
E.从波斯湾开往科伦坡的轮船逆风逆水,烟囱中冒出的烟飘向东北方向
F.圣地亚哥处于炎热干燥期
4.2009年下半年以来,图中①、②两地中,______处发生严重的干旱灾害,简要分析该
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36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

(1)说明A、B两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并分析B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8分)
(2)甲区域优势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区域相比其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6分)
(3)甲、乙两区域在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什么?为什么?(12分)
(4)分别说明图中两条运河的地理意义。(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A附近河段为我国大型水电基地之一。B地形区是我国优质葡萄酒原料生产基地之一。回答有关问题。

(1)分析在A附近河段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的区位优势和地理意义。
(2)列举B地形区种植葡萄的优势自然条件。
(3)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影响C附近铁路段交通运输的不利条件,并提出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图9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丙地年日照时数,并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图示区域七月份最高气温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
(3)农业专家建议在该区域大力推广中国杂交水稻种植技术,请评价乙处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43.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M地以南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山脉起伏和缓,试简述其成因。
(2)试比较图中河流R东、西岸支流的水文特征。(提示:从水量、含沙量、水位季节变化和落差等方面比较)
支流
水量
含沙量
水位季节变化
落差
东岸
 
 
 
 
西岸
 
 
 
 
(3)图中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__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4)图中的洋流是__________。该洋流对图中大陆东岸气候的影响,夏季较冬季更为明显,试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图11是中国某次赴南极科学考察航线,此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仍乘“雪龙号”考察船于某年11月20日在上海港启航出发,先前往中山站 (南纬 69°22' 24",东经76°22' 40")完成大陆南极科考任务后,再经长城站(南纬62°12' 59″,西经58°57'52")于次年3 月20日返回上海港。图12 是美国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期赴南极科考较为理想。请至少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6分)
(2)图11中①、②分别示意此次科考的前往与返回航线,请结合图示往返航线概述科考队乘“雪龙号”在往返航程中需要应对与克服的主要困难,并指出由中山站前往长城站航线上最北点的经纬度(地理坐标)。(8分)
(3)中山站时间2009 年2月2日9 时25 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南纬80°25′01″,东经 77°06′58″,海拔 4087米)正式开站。请分别指出昆仑站开站 时的北京时间和昆仑站与中山站之间的大致距离。 (6 分)
(4)美国在南极点己建立了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图12所示)。
a.在图11中标注该站位置,并说明确定该位置的方法。(6分)
b.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的旧站采用的是穹顶状建筑,而新站采用的是高脚式建筑。请结合图 12 和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原因。(6分)
(5)当阳光直射曾母暗沙时,我国在南极地区三座考察站中的        站和    站为白天。(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