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的差异显著,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1)甲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该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行评价。
(2)乙地的年降水量______(大于或小于)400mm,分析并解释其原因。判断丙地形区的名称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3)图中A城市名称是_________,该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北京市蔬菜基地变化示意图。
(4)改革开放前北京市的蔬菜供应地布局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今后该地的发展方向应怎样定位?
(5)寿光和海南同为北京市蔬菜供应地,二者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2)大于原因:地处祁连山,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理由:柴达木盆地降水量由四周向中部递减,应为盆地,从省区轮廓可知在青海省的西北部。
(3)兰州地处黄河谷地,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
(4)①接近消费市场。北京市的城郊农业区四季青乡,有距北京近的优势,今后可发展成为北京市的副食品供应基地(生产肉蛋奶、蔬菜、花卉的基地);北京市的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发展温室生产,发挥地缘优势。
(5)寿光距北京更近,运输成本低,可采用高速公路运输,灵活方便快捷。海南光热条件好,可四季供应,蔬菜、花卉的种类丰富多样;尤其粤海铁路通车后,交通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可远距离运输。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共同性特征
“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
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山东临清三中高二第一学期学分认定测试(文)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饮食文化纷呈异彩。在《清稗类钞》里,就记述了清末之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材料,完成19~20题。
1.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A.共同性特征 B.开放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
2.“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
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福建厦门杏南中学高二10月月考理科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饮食文化纷呈异彩。在《清稗类钞》里,就记述了清末之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材料,完成:
“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
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共同性特征
2.“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
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